心上依然有花戴

心上依然有花戴

一个弓腰拄杖的老者,自谓“百无是处老形骸”,却念念不忘“也曾头上戴花来”。这画面,初看可笑,看着看着,却令人肃然起敬。在我看来,这位老人的可敬之处,就在于老形骸之中还包着一颗年轻的心。(扣材料,扣题)

携着这“百无是处”的“老形骸”,是哀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想着“也曾头上戴花来”?心态迥异,境界云泥。(过渡)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虽有“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老话,然而,老蔡阳真的挡不住年华正好的关羽的回归之路。即使“尚思为国戍轮台”,年迈的陆游不也只能“僵卧孤村不自哀”吗?老了,虽然不一定百无是处,但老了就是老了,承认自己百无是处,看起来是无奈,实际上是明智。对于老形骸,谁也不会期待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而是欣赏他的满目青山夕照明。老人就得有老人的样子,尤其是在当下这电子时代,数字时代,一个七老八十的老者,非要跟十七八岁的后生死磕,他那具百无是处的老形骸,不遍体鳞伤才怪。(例证,引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

然而,承认“老形骸”的“百无是处”,不意味着把“也曾头上戴花来”的过往从记忆中抹去。那辉煌的过往不但不要一笔勾销,还要经常回忆,念叨念叨。谁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如果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勉励自己,提一提又有何妨!只有那些在风华正茂的妙龄热爱生活,不虚度年华的人,才会给“老形骸”留下头上戴花的美好记忆。那曾经戴在头上的鲜花,正装点他们晚年的精神世界呢。看《朗读者》第一期,我倾倒于许渊冲老人的奕奕神采:一个搞了60余年翻译的老先生,讲过往到动情处依然泪眼婆娑,讲业绩至得意处竟然手舞足蹈。据透露,96岁的他还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有生之年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节目中的许老先生没戴花,头上却似有花枝乱颤。(例证,引证)

像许渊冲这样的老人,我们还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字:巴金、周有光、冰心、杨绛……这些年过百岁的老人,生前受人尊敬,身后被人追怀。之所以能如此,不仅仅因为他们年轻时曾经头戴鲜花,更因为他们没有因形骸之老而自暴自弃。形骸变老,是自然决定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思想却可以焕发青春。他们就像太阳一样,即将落山的时候,也不忘为这个世界奉献一抹晚霞。那光辉,看上去比朝霞更加绚烂。(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老形骸,置度外,心上依然有花戴。虽已步履蹒跚,但有过头上戴花青春岁月,何必羞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弓腰拄杖而前行呢!(呼应材料,扣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芳华1 (一) 伤春悲秋的寒月 现实中的寒月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头,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懊恼地说:“萧寒月,你到底...
    月漫漫阅读 401评论 2 1
  • 其实一开始想好了一个题目描述深圳,是“一座没有烟火味的城市”,但在离开的前一天,我想我还是看到了钢筋森林深处的竹林...
    清妍景河阅读 408评论 0 0
  • 在意他人的想法,在意他人的看法,其结果是,吞没了自己的灵性。 长久以来,我担心并恐惧他人的嫉妒。昨天写...
    voicev阅读 212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