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以学员身份参加了一次本业务口的培训,总体感觉低于预期。
一、培训课件思路没有好坏,但是应该能够形成逻辑自洽的闭环
课件思路没有好与坏,只有合适与否,并且是见仁见智。但是,一个优质的课件,思路应该清晰流畅、逻辑自洽、自圆其说。
此次培训,开篇即是干巴巴的“政治宣言”,随后是“冷冰冰”的制度办法,内容跳跃频繁,东一榔锤西一棒头,有价值、能够触动学员意识的知识点不多……最后因为时间关系,讲解被迫中止。自始至终,未能摸清课件的思路和脉络。
“选准一点,划好一线,构建一面”可以运用到本次培训中。
“选准一点”,这个点在课件中已经体现,即脚手架隐患图片。但如果仅仅是发动学员们找隐患、学规范,则太浅。因为学员们的身份是项目经理,不是安全员、技术员。
可以在寻找隐患后进行培训延伸,即:提供图片的项目目前运行还不错,事故未发生,甚至还是某方面的先进,但谁能保证一个隐患重重的脚手架,不会演变成“夺命”脚手架?放眼整个施工现场呢……此时,再引出绩溪项目,正是对长期存在的隐患不理不睬,才导致了死亡两人的事故,然后分析背后的管理原因,把项目经理应该履行的职责引出(制度、培训、交底、班组安全等,侥幸思想、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等政治要求)。如此,既选准了点,划好了线,又铺好了面,比枯燥的讲解事故、比平铺直叙的思路好得多。
二、培训方式的选择值得点赞,但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现场互动+课件通讲”组合式培训值得肯定,但实施上未达到预期。
现场互动环节,项目经理提出的问题很中肯、很实际、很有代表性,因为项目经理天然存在着左手工期效益、右手安全环保的兼顾困惑,但感觉回答有些简单。
当工期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但可以从小处回答。可以结合自己做项目负责人时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去组织答案,可以虚构一些场面和情景,可以引出江西丰城11.24事故。正是业主要求“大干一百天”,严重压缩工期,只重视工期履约,忽视质量要求,忽视安全规定,最终酿成了惨痛事故(当然,事故原因不只这些,但为了更好的回答问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剖析)。(不仅如此,把11.24事故放在此处讲解,比单纯的、硬性的去讲要好)。
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兼顾的困惑?我们有些项目经理在保证精品工程的同时,同样是安全工程、环保工程。当对安全环保要求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在组织施工生产时,自然而然的会融入安全要求,而不是刻意地去做安全,去开展环保,因为安全环保本就是履约的一部分,兼顾的困惑还是来源于对安全的不学、不懂、不会。所以,项目经理要加大安全知识学习力度,学文件,批文件,学制度,学政治等(比苦口婆心要求他们学习安全知识效果要好)。同时强调,只要真正敬畏安全,尊重生命,在履约时不会视其为“旁责”,而是千方百计地“捎上”他们为自己保驾护航,不存在顾此失彼和“兼顾”的考量。
如此回答,或许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答项目经理的疑惑,退一步讲,即使答案不够完美,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功课不够扎实
1.未深入研究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扛着枪打仗的,是掌管安全资源协调的,是平衡工期、效益、安全等之间关系的,是带头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培训要围绕这些特点展开。另外,日常检查考核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与项目经理不重视直接相关,可以将这些问题加以融入。
如:对安全人员的配备,数量满足吗?素质满足吗?存在安置吗?让不具备条件的人去充当防火墙,放心吗?
在安全投入上,是否违规占用,是否作为了利润?
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责任落实了吗?考核了吗?奖惩了吗?(各岗位责任书内容千篇一律)
作为安委会主任,安委会怎样开的?对会议流程、议题、履职汇报认真思考了吗?对决议的落实跟踪了吗?
作为安全制度的签发者,预案的签发人,规程的签发者,对最终的发布真正把关了吗?(检查考核时发现诸多的照搬照抄)
带队开展安全检查时,按照行政体系负责人的“一岗一清单”去查了吗?跟踪问题整改落实了吗?
作为环保领导小组组长、安全标准化小组组长、应急组长等若干个“长”,履行了哪些职责?
对安全人员提出的罚款,支持吗?安全人员腰杆硬吗?敢于管理分包队伍吗?
……
可能培训课件中包含以上内容,但如果没有现场的口传心授,项目经理会忽视这些关键要点。
2.对于互动问题的掌握及答案的组织没有准备
“突然袭击”可能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现场“揭开谜底”可能会勾起大家的“求知欲”,但是,“有备而来”能够让现场回答更从容、更充分。
3.如何在规定的培训时间内把精华和“干货”给到学员们,没有通盘考虑
撰写总结,一万字有一万字的写法,一千字有一千字的码法。
培训,一周、一天、一小时,不同的时长有不同的讲法。无论时间长或短,一名优秀的讲师总能找到发力点,并尽可能把干货、精华、要点通通给到。而本次培训,讲解正酣时,因时间关系被迫终止,导致某些精华不能“亮相”……对培训的通盘性考虑不够。
4.如何“生动”地去讲解“枯燥”的安全工作,是需要下功夫的
安全工作本身是“铁板”一块,生硬、冰冷,不好看、不好吃。但是,并非无路可走。安全工作中的“小故事”、案例,包括开篇提到的“脚手架隐患图片”那个点等,都是可以做的“文章”。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赢得了广泛赞誉,为什么?仅仅因为它无与伦比的美吗?不是,核心是它讲好了中国故事,展示了中国无比骄傲的文化自信,这在各行业代表手传红旗、火炬轻轻点燃等环节中可以看见,体现了国家国力强盛,不需要明星大牌助力,不需要宏大无比的火炬点燃,让普通人民参与,展示人民风采的办会理念和精神主旨,达到了张艺谋导演所说的“直抵人心”的效果。
同样,一场安全培训,通过讲解哪些安全故事,直抵项目经理心底,是极具挑战性的。
四、培训有风险,授课需谨慎
培训是有风险的。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师优质输出,学员预期输入,极大地考验着讲师的功底。
授课是要谨慎的。本次培训尽管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它是日常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综合管理知识的厚积薄发,提醒我们只有深耕业务、深入思考、深深热爱,才能让培训散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