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一年来开始开始接触永澄,把以前积累的“存量”清零,实现自己的“增量”增长。我想,我虽然不是停下工作来,专门搞知识管理的,但是,把底层知识做通、做透了,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对于自己的成长,也不啻为一种小小的成就,也是实现自己的跃迁的基础。
“做多可能就是一件高概率错误的事情”、“眼前收益大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坑,这往往要牺牲你的长期利益为代价”。对于这些醍醐灌顶般的提醒,很多时候都是“反直觉”的,让你不得不从自己的身边经验、身边事例来复盘,抽丝剥茧般的复盘我们的各种经历。“跃迁”活动开展的几十天里,我回过头来看永澄老师归类的文件后,发现虽然觉得自己增长了经验,但在没有“套路”的情况下,我依然如同手无寸铁的战士,没有对付困惑的武器。
2
在与高手交流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自己在输出输入端的问题。在“输入——暗盒——输出”几个流程中,自己对于目标管理方面存在的体系不完善、知识不完备、应用不了的无力感和茫然感觉。
今天,我和好友右见林(发小了,但为了隐密,就写网名)聊到了“必要难度”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学了那么久(在高中就已经十多年,大学、硕士都有7年,加上社会的学习,差不多都是三十年了),为什么还是停留在“懂了那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生活”这个阶段。我对右见林说,我感觉我在输出端似乎做少了点。过了一会,他回话“在输入、输出端都做少了”。虽然这句话的效果可能并不能叫做醍醐灌顶,但是引出了一个问题:在知识学习快速迭代的时期里,你所学习的知识要不就外化为你作品的声音,或者以其他方式来输出,否则,点燃认知的火苗将如同蜡烛一样,慢慢熄灭在内心的黑暗空间里。
3
在“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里面,提出了提取力和存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取力和存储力呈现负相关关系,及提取力高的,储存力便低;提高提取力,必须要“有难度”的训练。
“有难度的训练”,有人将其集中分为了几种策略:变换情形,不一致产生难度;最优化分散学习,间隔产生难度;交错式学习,变换顺序产生难度;生成效应与测试效应,提取练习产生难度。
行动,还必须要有目的、有难度的训练,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目标的达成,实现底层思维(也有人成为本质关系等)的贯通。淬炼好自己的输出本领,也能在输入端让自己不断积累。利用增量,而不要用存量,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增长,哈。。。
4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很多时候,我们都急于求成,仿佛要用自己的成长速度,来赛赢时代的发展一样。20天学会演讲,1年成为大师,迅速致富之路,各种速成班。。。当我们沉下心来,看看我们所经历的这些过程,复盘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案例,可能更多觉察的,只是时间的匆然流逝以及我们彷徨的内心。
所以,定下心来,跟从自己的内心,快即是慢,十年磨一剑。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弄潮”;也要做好沉淀自己的准备,不至于站在时代的风口被吹得无影无踪。好好做,慢慢来!
如何获取有效的武器,“模型”就是一个思想者的最好工具。容易的事情往往是最烧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