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发现微博底下有很多有趣的评论,我决心研究学习之。
随便拿一则看看:
林宥嘉的婚礼我应该去不了,一来这段时间很忙,二来人家也没有邀请我。
哈哈哈,真好玩!
以下我总结的规律:
幽默固定句式:提出你不做某件事+原因1+原因2。
关键:原因2要和原因1形成反差。
这个规律是否有可行性呢?有的,请往下看。
段子一:
情人节我应该不会和女朋友去看电影了,一来最近没什么好看的电影,二来我也没有女朋友。
段子二:
我应该不会给希拉里投票,一来我不喜欢希拉里,二来我也不是美国人。
哈哈哈
可是为什么规律会有效呢?
请看第一句。
我应该不会给希拉里投票
读完这句话,大家脑海中对"我"有什么印象呢?
是不是已经默认那个"我"就是美国人?
否则"我"为什么提到投票,为什么要提到"希拉里"?
答案是肯定的。
再看第二句。
一来我不喜欢希拉里
我们把第一第二句连起来读,逻辑很通顺有木有?"我"不喜欢希拉里,所以不给希拉里投票––没毛病!
在这里,我私以为:"我"是美国人的印象被悄悄加深了。
接着看最后一句。
二来我也不是美国人
这句话无情得揭穿了真相,打破了人们脑海中,依赖第一和第二句的建立起来的认知,但又合情合理,给人们带来新鲜的感觉,使人忍俊不禁。
好了,段子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能产生幽默效果,这之间的逻辑已经很清晰了。下面编几个练练手:
今年高考我应该不会去清华,一来我家离北京实在太远,二来我也没考上。
双十一我应该不会剁手,一来没有钱,二来我也没有刀。
今年我应该不上了研究生,一来研究生考试真的好难,二来我还没读完高中。
弟弟天天玩泥巴,邻居看见我一脸无奈,“你怎么当姐姐的,管管你弟弟天天。”
我再也不会到学校食堂吃饭了,一来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二来主人给我买了狗粮。
各位看官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