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的故事

收拾老照片,看到了奶奶——这是她一辈子唯一的一张照片。奶奶曾经的音容笑貌、奶奶一生的桩桩件件,我对奶奶复杂的情感经历,一下全涌到眼前来了……

客观公正地说,在我老家十里八乡的周边村里,当年的奶奶是颇有些名气的女人。一是公认的漂亮,她长着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白皙细腻的瓜子脸,挺拔笔直的鼻梁,俏美圆润的尖下颏,眉毛又细又长,尤其一对双眼皮大眼睛,一笑弯弯的,迷死一堆老少爷们。据说爷爷年轻时因娶了个俊媳妇很是骄傲,刚结婚头两年,从不敢放奶奶一个人独自出门。

我儿时的记忆里,对奶奶是否漂亮没有概念,但对奶奶的干净整洁倒是印象颇深。每天清晨,爱睡懒觉的爷爷还在梦中,奶奶就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梳头,左手拿木梳一下下的梳,右手则随着一下下往后抿,还不时地往木梳上吐两口唾沫,以便让头发湿润伏贴,一丝乱发也没有。梳好头,蹑手蹑脚去院子里洗脸。洗好脸,再用毛巾把全身上下前后左右仔细地抽打一遍,才开始去做早饭。收拾床铺,先把枕头拍平坦了,放周正了,再用软笤帚从这头到那头仔仔细细地扫一遍,再把被子抻好了拉平了,每一个布纹都弄舒展了,左右端详一番,直到自己满意。

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个人都只有一套应季的衣服,奶奶也不可能多,可穿在身上的永远都是干干净净,平平展展的。每次洗了衣服,奶奶都要收晒两次,半干不干的时候要叠起来拍一拍,压一压,然后重新晒上,奶奶喜欢穿白衬衣,外面罩一件大襟布衫,下穿一条黑布裤子,裤脚用绷带缠住,凸显出两个裹缠的粽子一样的小脚。

说起奶奶的小脚,我曾经偷偷看过,她的双脚几乎惨不忍睹,除去大脚拇指,其余的脚指都被折到了脚底下踩着,最后两个小脚趾都到了脚心了。她好像没有袜子,而是用一条专用的长布条包裹着。每天晚上洗脚,解开那块布就要好几分钟。隔三差五,她就要自己抱着脚剪一次指甲,不然会扎到脚心的肉,疼痛难忍没法走路。

奶奶之所以小有名气,还因为奶奶曾经被日本鬼子活埋,差点儿丢了性命。

出嫁前,奶奶是父母和几个哥哥都不敢大声说一句的娇娇女,可怜五岁死了娘,跟哥哥嫂子长大。没娘的孩子可怜,更加宠着惯着,把一个女孩儿娇养的小性儿十足。出嫁后,爷爷有时说话重了,我奶奶就躲到一边去偷偷哭泣,一不如意就眼泪直流。抗日战争开始后,爷爷担任了区抗联主任,不是带着担架队上前线,就是配合八路军打鬼子,时常不回家,晚上怕被偷袭就睡在庄稼地里,奶奶天天担惊受怕,反而逐渐硬气,成为爷爷的坚实后盾。有时爷爷带着好多同志一起回家,奶奶就忙着给他们做饭,缝补衣服,给他们腾地方休息,给他们站岗放哨。一天,日本鬼子袭击村庄,抓住了我奶奶,有情报说我爷爷是抗联的,八路军就藏在我们家,把我们家翻了个底朝天,又逼着奶奶带他们去找,奶奶誓死不从,日本鬼子急眼了,找人在村头上挖了个大坑,把我奶奶推进去,要就地活埋。奶奶闭着眼,咬着牙,任凭一锨锨大块小块的黄土洒落下来,砸在头上脸上。土埋过肚脐的时候,奶奶已经呼吸十分困难,脸都憋紫了,鬼子狂怒的逼问奶奶,奶奶还是不吐一字。危急关头枪声响起,爷爷和八路军赶来了,鬼子急忙迎战,仓惶逃窜,我奶奶才被救了下来。从此,一向娇弱的奶奶被村里人刮目相看。

2

奶奶为了抗日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可到了后来,在儿媳妇——就是我妈妈上学问题上的表现却令人遗憾。

妈妈本是奶奶先看好相中了的姑娘。嫁过来后,果然贤惠懂事,勤快能干,全家满意,一向有些挑剔的奶奶也觉得十分称心。只是没想到,这个看似温顺平常的儿媳妇却有着不寻常的念头,她竟然要去上学。当时刚解放不久,虽然政府开始鼓励女孩儿走出家门去读书,可奶奶的脑瓜里还没有认可这件事,更不想让儿媳去出这个风头,坚决不同意,爷爷也只好投了反对票。不料两年后,去省城学习一年的儿子——就是我那一时昏了头的爸爸,回来后突然闹起了离婚,而理由竟然是嫌自己的妻子没文化!村里富有智慧的小学校长出了个简单而又让始作俑者(就是我爸爸)无言以对的主意,即:让儿媳妇去上学。爷爷奶奶对儿子离婚和儿媳上学两件事权衡再三,做了让步,觉得宁可让儿媳上学,也不能让儿子离婚,不能让一岁的孙子没了娘。我的妈妈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上学梦。

天大的喜事让我年轻的时年19岁的妈妈满怀喜悦心花怒放,高兴地一夜没睡,却没想到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第一天上学,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洗衣服喂猪做饭把眼前儿所有家务都干完了的小媳妇——我妈妈,直起了酸疼的腰,长喘了一口气,拿上书包,走到奶奶跟前,低眉顺眼地说:

“娘,孩子哄睡了,锅碗刷完了,猪也喂过了,我上学去吧。”

正忙着搓玉米的婆婆,耷拉着眼皮,黑着脸,一声不吭,好像跟前没这个人似的。

“该洗的衣服也洗出来晒上了”。小媳妇赶忙又跟了一句。

奶奶撅着嘴,似乎没有听见似的,“呵哧呵哧”使劲儿地搓着玉米棒,玉米粒儿哗哗地掉进簸箩里,助威似的蹦跳着。

“娘,我今天该去上学了”。小媳妇快要哭出来了。

晶莹的汗珠从婆婆脸上滚下来,婆婆抬起袖子狠狠擦了一把,还是一言不发。

不知道婆婆会不会放行的小媳妇,心都要从胸膛里蹦出来了,第一天就迟到多丢人啊!她使劲儿咽下满眶的泪水,顿了顿,想了想,言辞恳切地说:“娘,我知道,我上学去,孩子需要你老人家看,家务事也得你老人家忙活,我上学一定好好学习,一放学就赶紧回来,能等着的活儿都等我回来干。天不早了,我上学去吧?”

“ 嗯 ”。终于,婆婆哼了一声,声音小的像从嗓子里挤出来的,可小媳妇听起来如电闪雷鸣锣鼓喧天!老人家总算说话了,也就等于恩准了。像得了大赦一样,小媳妇赶紧连滚带爬地跑出门去,嘴里还不忘喊着 “ 娘,你老辛苦了 ”。

这仅仅、仅仅是开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类似的场景无数次的上演,我的妈妈因为上学,受够了奶奶的冷漠、白眼,故意无视的屈辱,后来多少次说起来眼里还有闪闪的泪光,仍旧不能释怀。我的小心眼里为妈妈打抱不平,也颇有些恨恨不已 ,觉得我奶奶简直就是一个旧社会的 “ 恶婆婆 ” 。

不过,今天说这件事,我忽然想,如果换成是我,我会同意么?我会心甘情愿心情愉悦地让儿媳妇去上学么?

说实话,未必。

理智地、客观地、换位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换做是我,我真的不敢保证能做到,“我”可能也没有足够那么高的境界、足够那么宽阔的胸怀、足够那么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照顾8旬老公公,哄着一岁小孙子,还要做一家人的餐饭,还要搓玉米、切洗晾晒地瓜萝卜等等干不完的家务杂事,累的腰酸腿疼——还能笑脸相对,才见鬼呢。

3

说起我奶奶让人不敢恭维的事儿,还真不少。

首先,奶奶是一个封建迷信的卫道士——文革那一年,我学会了这句话,马上拿来用到了我奶奶身上。我奶奶是我们家所有 “上神 ”的忠诚保护者,什么老天爷、老地爷、灶王爷、灶王奶奶、门神爷等等,还有我奶奶独有的“杨老师”(虽然讨论多次,至今我和我妈妈仍然不知道这位是哪路神仙),都是神圣不可侵犯、不可稍有亵渎的。尤其每逢过年过节,奶奶都要先于所有人——包括我爷爷我爸爸这两个最重要的人在内——给上神们送上好吃的美食,态度之虔诚、神情之恭敬让人不可思议,嘴里还念念有词:老天爷,老地爷,灶王爷灶王奶奶,杨老师,都吃吧,都吃吧……摆上了供桌,祈祷一遍又一遍,如果有饺子,还要端一碗去院子里转一圈,最后在院子一角的土堆上倒出一些汤来,仪式才告结束。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儿,莫过于过年。过年时小孩子们跑来跑去欢呼雀跃,那股高兴开心劲儿简直无法形容,可是我奶奶的忌讳实在是太多了,诸如不能高声说话,不能说“高兴死了、好吃死了”之类的诳话、过头话,不能说什么什么“没了、吃光了”等等等等,连饭够吃不够吃,做多了还是做少了,都不能说不能问。正当兴奋的时刻,往往时不时遭到奶奶的一顿训斥甚至臭骂,你说让人烦不烦?

其次,更有甚者,也是让我和妹妹深受其害因而高度反感、最深恶痛绝的,是奶奶严重的重男轻女。我们家两代单传,到了我们这一辈儿,才有了四个男孩儿,我和妹妹上有一个大哥,下面三个弟弟。不知我奶奶中了哪门子邪,就是喜欢我二弟,什么事儿都向着他,经常给他吃偏饭,有一点儿好吃的也要偷偷塞给他。我们家经常出现的经典镜头就是:我奶奶一只手藏在围裙下面,一只手拉着我二弟往房子右侧的过道里跑——围裙下面有时是一个刚煮熟的热鸡蛋,有时是一块儿香喷喷的点心,有时是半块馒头(那个年代这些东西可是比金子还稀罕的美食),奶奶满脸疼爱地看着我二弟狼吞虎咽地吃下去,然后祖孙俩装作无事一般慢腾腾走出来。我上学不在家,在家也忙着帮大人干活,不太注意这些事,我妹妹每次都能看见,看见也不敢言语,就来给我告诉,我嘴上不说,心里却大为不悦。我大哥身体不好,我实际上顶起了老大的角色,家里许多活都是我干,像拉风箱、挑水、和煤、去粮店买米买面、擦灯罩、扫院子等等,甚至挖两个厕所这种又臭又累的活,都是我干,而且我书读的好,总当三好学生,而我二弟就知道吃和玩儿,啥忙都帮不上,因为是男孩儿,就天天有好吃的,凭什么呀,奶奶这么偏心,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那几年,我和妹妹没少因为这些事在背后叨咕奶奶,有时还向妈妈抱怨。可是,一点用儿也没有。

我和妹妹长大了以后,还会说起这些趣事,但没有了怨气,觉得作为奶奶那一代人,这些做派也是可以理解的。

4

不过,全面衡量一下,我奶奶其实还有很多丰功伟绩可圈可点。

首先,我奶奶是我们家最勤奋的人。小时候奶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来不闲着。奶奶的脚很小,走路的声音跟别人不同,从早到晚哆哆着一双小脚走来走去,轻易不见她坐下来歇一会儿。每天早晨,奶奶都是第一个打开房门的人,而且一定是梳好了头,一丝乱发也没有的模样。她轻轻地推开门栓,打开房门,咕咚咕咚走向庭院,走向厨房,开始一天的辛苦。常年累月地劳作,让奶奶原本娇嫩秀美的手变了形,一个个手指骨节大得很,手掌皮肤也粗糙的很。一次奶奶看着自己的手说,大手抓糁子,小手抓金子,我这手虽然不大,可这么难看,恐怕啥也抓不住。

其次,我奶奶是一个手很巧的人,那时候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奶奶亲自裁剪缝制,六十多岁的时候做大襟上衣,缝托肩针脚小的几乎看不出来。不光针线活做得好,奶奶特别会做饭,很善于调剂一家三代人的膳食。生活困难时期,粮店供应的粮食不够吃,奶奶到处去采摘各种野菜、树叶,回家用开水烫、清水泡,包出有滋有味的菜包,蒸成圆滚滚的菜团子,让一家人特别是孩子们能够填饱肚子。奶奶会腌各种酱菜咸菜,腌制的咸鸡蛋打开满是金黄的油,擀出的面条薄如纸,细如韭,有客人来,奶奶下厨片刻便是一碗喷香的炝锅面,颇得好评。可惜奶奶这些手艺没能传下来,妈妈和我们姐妹都没有学会。

第三,我奶奶不仅自己要强,而且很注重家教,规矩意识比较强,按现在的话说,对树立我们家的良好家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奶奶的规矩特多,例如吃饭,必须要等着长辈坐下,并且拿起筷子吃了第一口,其他人才能拿起筷子,不然则是大逆不道,即使饭菜放凉。

又如说话,平时不能高声喊叫,见长辈要先打招呼,要先叫人,不叫不说话。

奶奶对女孩管得尤其苛刻,不能张开大嘴放肆地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例如不能倚门框,不能叉开双腿坐,要双腿并拢,不能翘二郎腿,不能抖腿。一次我跟奶奶上街,碰上两个女同学,她们热情地叫着奶奶打招呼,看她们走远了,我寻思奶奶肯定会夸我同学懂事,正有点儿小得意的等着赞美,不料奶奶收敛了笑容对我说,以后你少跟她们玩儿。我吃惊地问为什么,奶奶很严肃的说,你没见她们俩刚才勾肩搭背的,女孩子哪能那样,没个正形儿,以后到不了大处。其实我自己有时也和要好的朋友互相搭着肩膀走路,同学无故中枪,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奶奶喜欢唠叨,可是注意听,会有不少有意义的东西。

奶奶教导我们最多的,是“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黎明即起,时间从容,梳头洗脸、收拾床铺、洒扫庭除,从人到房间到院子,都干干净净光光鲜鲜,故曰“三光”;睡到日上三竿,时间仓促,顾不上好好梳头,头发凌乱——头慌,来不及认真整理,房间杂乱,动作慌张,故曰:“三慌”。我们家里无论大人小人,有人胆敢睡懒觉,奶奶尖利的声音便高频率的响起,谁都受不了。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奶奶时常说的一句话。奶奶常常告诫我们,做人必须善良,能帮人处且帮人,善事千件不多,恶事一件不做。

每逢年节,家里会有许多亲戚来看望奶奶,若是带有礼物,奶奶必千方百计回礼,要有足够分量,还要换着花样。而留下来的,奶奶不舍得自己吃,分一小部分给小孩儿,多数都用来送人了,因为奶奶认为,好东西不能都自己吃了,“ 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扬名 ”。

5

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却特别喜欢听孩子们读书。阴天下雨,不上学的时候,我常常给弟弟妹妹读书,奶奶总是坐在旁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十分认真的听我念书。她很看重书籍,平时剪鞋样需要用纸,遇到上面有字的,从来不随便使用,总要先拿来问我们是否有用。我爱读书,时常因此耽误了干活,甚至不止一次拉风箱烧火做饭时只顾看书把饭锅烧干,一锅馒头全被烧糊扔掉,奶奶虽然心疼地唏嘘不已,也不舍得说我半句,她觉得会念书、爱读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每逢家里来人,奶奶都会给人家炫耀:俺兰凤念书跟吃书似的,看得可快了,一大厚本子几天就看完了。

现在想来,当时奶奶支持、重视我和妹妹上学是很难得的。妈妈忙于教学早出晚归,一大家子十口人的吃喝拉撒奶奶一人承担,60多岁的人每天从早到黑忙得脚手不连地,真是够辛苦的,奶奶从来毫无怨言。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中午回到家,赶上饭没做熟,奶奶就一脸歉疚,生怕耽误我上学,有时会给我烤一个馒头,再抓一把又香又脆的酱豆——酱豆是奶奶亲手做的,每年夏天,奶奶会做许多酱豆,全家人好几个月的早餐都有了下饭菜。

15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辍学到县城当了一名工人。县城到家里120里路,每月骑车回家一次,恰是正南正北的方向,经常赶上大南风,车子蹬起来特别吃力,回到家累得直哭。每次奶奶又是倒水,又是给我找吃的,一边还不停地唠叨着:恶人出京,不是下雨就是刮风,俺妮儿以后干大事。奶奶嘴里的“恶人”,意思是指厉害的人,有本事的人,听奶奶这么一说,我就抹抹眼泪,不好意思继续哭下去了。参加工作第一年,我被评了个模范,奶奶看到大红奖状,咧着没牙的嘴笑得很是开心。

1967年初夏,卧病在床的奶奶突然病危。接到父亲的电话,我疯了似的骑车赶回50里以外的家,奶奶已经神志不清人事不省,只是嘴里喃喃地叫着我的名字,妈妈说,奶奶这样好几个小时了。我趴在她跟前,紧紧拉着她温热的手,哭泣着,喊叫着“奶奶,我回来了”,她仿佛听不见,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叫我,开始还能叫俩字儿,后来就只能喊出一个字来,还是断断续续的叫着:兰……、兰……、兰……,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奶奶的一生,虽然普通平凡,亦是光辉灿烂:年轻时支持爷爷闹革命打鬼子,老来时支持爸爸妈妈干工作出成绩,还一手带大了我们兄弟姐妹7个,用自己的善良正直和勤奋,哺养教育了三代人,为我们家后代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时候,我曾经对奶奶有些看法。对奶奶的真正理解、真正认可、真正喜欢,是长大以后,是自己做了妈妈、做了奶奶以后,经历了一个逐渐地、不断加深的漫长过程。奶奶对我的感染和影响,深沉而悠远,激励我不断前行,直至固化、延续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亲爱的奶奶,我永远爱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651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6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931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18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3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98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84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26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41评论 1 31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63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3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30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36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9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2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她叫香花,很美的名字,从小便被家里人作为交换,换来了自己兄弟的妻子,而自己成为了爷爷的妻子。 所以,那便是她的开始...
    伶修音阅读 417评论 0 1
  • 我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每一个分出去的沉黄枝干和轻轻浮动的绿叶,都是奶奶的故事。 我很小的...
    森海空阅读 339评论 0 2
  • 丑妻薄地破棉袄,那是家中三件宝。 二奶奶却极漂亮,可她的漂亮,带给她的是什么呢? (一) 二奶奶家,跟我家同宗,很...
    五月薄荷阅读 1,034评论 7 18
  • 前几天,妈妈再度跟我提起,寒假若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马奶奶。我连声答应。 和马奶奶分开已经有七八年了。每隔一段时...
    小花说阅读 1,166评论 1 2
  • 闽南往事(全篇) 我的太奶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蔡蜜。 人如其名,她长的甜,爱笑。 圆盘脸,偏黑肤色,大眼睛忽闪,笑...
    huifeidetiger阅读 1,181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