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要接近尾声。本学期我担任四二班的语文课, 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认真做好备讲批辅考等工作
由于好多年没有教四年级,语文教材也是新的,对新教材的内容我也不熟悉,所以在上课前我通过阅读教学参考书,教学资料,看课件等形式来备课。在备好课的前提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争向课堂上要效益,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尽量掌握。同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和周记,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利用中午和下午的放学时间进行辅导,不定时的通过听写生字词语和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
“知识在于积累”,语文的学习更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学好语文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字词和重点知识,更得益于课外多阅读,多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让学生阅读与“快乐读书吧”要求读的课外书,同时积累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日记等,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不仅为语文学习打基础,也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但与别的学校和班级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