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妈妈的“不务正业”?是我选的“最优解”

回老家的第五天,那些熟悉的“好意”劝说与质疑,又如潮水般涌来。

“揣着硕士文凭在家带娃,这书不是白念了?”

“孩子这么小,带出去玩儿又累也记不住啥,纯属浪费钱。”

“你都快35了,带娃哪有那么要紧?赶紧找份工作才是正经事……”

去年夏天在家,类似的冷嘲热讽式“关心”已领教过。那时还耐着性子一一解释,到了今年,连开口的心思都淡了。

关于高学历宝妈的教育意义,这里不再多言,曾写过《全职妈妈的教育投资是不是浪费?》https://mp.weixin.qq.com/s/HQ9QD5mwnWuhFZopJg8FQg

其中观点仅代表个人,非喜勿喷便好。

我始终相信,没有白读的书,也没有白走的路,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我自己。

从女儿两岁接她回到身边起,我便和先生约定,每年至少带她出门一次。我不确定这些经历能否在她记忆里扎根,但每次提起那些特别的瞬间,她总会手舞足蹈的比划——飞机是怎么“呼”一下冲上天空的,游艇在浪里怎么摇来晃去,手摇船的桨要怎么划动才能动起来……

她知道贝壳可以串成风铃,沙滩可以蹲在那儿随便画画;去动物园会乖乖的,不瞎给动物扔吃的;还明白小鱼离了水就活不成了。进寺庙会学着双手合十,一脸认真的样子;在博物馆里说话轻轻的,怕吵着别人。更逗的是,都能举着相机,给我和她爸拍旅行合照了呢。

旅途中有太多事她或许还无法理解,但那些在路上的快乐如此真切,这就够了。为了打卡而出发的确不必,但不为“旅行”二字所困、真正沉浸其中的行走,总归是值得的。

当工作与带娃必须二选一时,无论怎么选都有各自的理由,本就无关对错。但我是执拗的——她是我不期而遇的惊喜,也是我千思万盼的宝贝。在我心里,她从没有对比项,永远是最优解。

我从未后悔为了陪伴她,辞去那份在很多人看来是“铁饭碗”的工作。全身心参与女儿的成长,看着她慢慢学会守规矩、辨对错,生出爱心、懂得感恩,这份满足让我无比笃定:我的选择没有错。

我从不觉得全职妈妈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处在对立面,更不认为价值只能靠工作成就来证明。

就说我自己,当妈之前总爱情绪上头,时常emo。反而是成为妈妈后,渐渐靠近了自己喜欢的模样:有了更多时间看书,哪怕读得很慢;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不管写得如何、有没有人看,至少真的行动起来了;学会在琐碎里发现隐藏的“未来可期”;共情能力强了,“翻篇儿”的本事也长了,能带着同理心对待周遭一切;真正理解了“存在即合理”,学会接纳而不再轻易被情绪裹挟。

我依然胆小,爱哭,做事慢悠悠,依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但此刻的我,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对“妈妈”这个身份也很满意。感恩生命里有这样一个女儿,让我的“妈妈修行”得以圆满,也让自我的成长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