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看看时间21点26分,犹豫着是否写文章,是否把明天的文章推到明天写。忽的想起来一句话,今天想做的事情,今天不论时间早晚,都应该做完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于是便有了我现在的这些文字。
回顾来印尼的这一年时间,唯一的收获,就是我逐渐的有了,想做就去试试的思维。也许你意识不到这种思维的重要性。其实我才有了一点感触,便很惊叹。举个例子,前几天,舍友说,咱们做红烧肉吧,你会做吗?我说,试试看吧。然后我临阵磨枪,上百度搜索菜谱,准备材料,就这样我竟然做成了,味道还不错。有时间来找我,做个你吃哈。还有,健身教练给我制定了新的计划,我一看动作难度挺大的,一个头两个大。他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先试试吧!结果除了其中一天的动作因为上肢力量较差没做到之外,剩下的几天表现还是不错的。我问教练,进阶这么猛,上肢还有中间动作吗?我上肢力量太差了,他说,慢慢来。突然我就明白了,人一开始不会什么都会的,如果都会了,那我还锻炼个屁,动作做不好,难做,那就慢慢做,总有做好的一天。反正计划不是太高,我蹦蹦还能做到,那就慢慢来,不行才证明我有进步的潜力。
所以,当我们萌生某一个想法的时候,不是先假设他是否行的通,而是先告诉自己先去试试,行不行再说。当然要考虑尝试的成本,若是你倾家荡产都完成不了这个尝试,那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在中国和美国,就有个教育差异,这是大环境。我来给你们描绘一个场景,比如,我比较喜欢画画,想发展下去,我就不停的画,先在课本上描摹,然后颇为得意的贴在家里的墙上。结果被家人看到,你这是画的什么玩意,说着从墙上撕下来,别画了,整点有用的,多看会书,学习不行。然后我的画家梦就结束了。确切的是,没开始就结束了。而在美国可能就不一样,同样是我在画画,然后贴在墙上,美国人可能会说,嘿,宝贝,你画的真棒,这面墙给你了。恩就这样,美国可能诞生一个优秀的充满想象力的画家,而中国可能诞生一个学习的机器或者一个呆头呆脑的上班族。当然,我不否认存在个例,同时中国的教育环境在不断的改善,许许多多的中国父母,在不断的做出尝试,努力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
另外,我看过一段演讲,是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是一个中国留学生,他是第一个中国人在哈佛毕业的时候作为毕业生代表演讲的人。他就说,当我萌生上台演讲这个念头的时候,我的导师告诉我,嘿,既然想做了,先去试试吧!然后他开始收集素材,写草稿,练习,最后成功的登上了演讲台。最后还讲得想的不错,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一下,何江,一位来自中国农村的人如何逆袭成为首位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中国学生代表。
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让你去执行某些人的命令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而是让我们不断的去尝试,去成为我们自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