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这个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网络名词。现在变得很盛行。各行各业都在内卷,不内卷,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反倒不正常了,甚至不内卷,你就成了不努力,你就没有竞争意识。在职场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形态,行业的内卷、部门的内卷,工作的内卷……各种内卷让我们很疲惫,其实说真的,真正让我们体乏心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附着在工作以外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我在想,如果没了这些东西,工作效率会提高一大截,往大里说,也可能社会都能进步一大步。
为了抚慰这些内卷带给心理的疲惫与伤痕,我业余时间报了一个浮雕画学习班。想通过这个兴趣爱好,让生活变得充实,让心灵得到慰藉。群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城市,各个行业。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惊讶的发现,竟然这个学习群里也会非常卷,卷的莫名其妙,卷得让人哭笑不得。学员为了讨好老师,能够多指点,能够欣赏自己的作品帮忙出单。不遗余力的用各种方式讨好老师,老师就像再生父母一样被“尊敬〞和“爱戴〞。一个原本是提升内涵的兴趣爱好,变成了非良性竞争,你画个小尺寸的,我一定要出个大尺寸的;你三天出一幅作品,我要想办法一天半就完成;你刮画到半夜,那我绝对得练到凌晨;原本是个业余爱好,却被大家卷的,丝毫不敢懈怠。我发现我更累了……
我刻意搜了百度,想深刻的了解所谓“内卷〞。“内卷”是指一种非理性的竞争状态。 这种状态下,人们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常常会过度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需求。这种竞争往往是被动的,导致参与者感到压力巨大,甚至陷入困境。解释的太到位了,就是这种状态。中国人真的就这么努力吗?生怕自己不努力,生怕自己不如别人,生怕自己落后了,才会这么内卷吗?我觉得是大家的心态出了问题。
北大教授姚洋最近奉劝年轻人一定要卷起来,只有卷,才能获得成功。他说,年轻人只要躺平几天,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渐渐离你远去,只有跟着一起去卷,才会卷出乐趣,卷出成果。对于这样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我想大概是这位才学渊博的教授,因为身处相对“纯净”的教育界,没有真正体会过内卷的形态,因此没有真正理解内卷的含义,而是错把奋斗当内卷了。奋斗的结果是不断进步,内卷的结果却是原地踏步。奋斗是指为了实现个人或集体的目标,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过程。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看着你优秀,要努力向你学习,和你一样优秀甚至更优秀。而内卷是一种损人不利己,既使得身心疲惫,又极度浪费资源。我不好,你更不能比我好的一种扭曲的心理状态。
因此我想斗胆把北大教授姚洋奉劝年轻人的金句改为:年轻人以及我们这些心态尚年轻的中年人们,一定要奋斗起来,只有奋斗和有着奋斗的进取心,才能获得成功!加油!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