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酒的认知发展

历代关于对酒的记载和论述有很多,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物资、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酒作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可以增进友情、乐趣, 所以古今人们对酒多有阐述,有的甚至异常精辟,给人以遐想,给人以智慧。


汉代以前,酒与生活密不可分

酒作为饮食物来说,主要还是食用,所以《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说,有酒食应该先让长辈食用,这也可以体现一种孝道。 这就将酒食与生活和做人的品质联系了起来。

中医对酒的认识很深刻,《养生要集》云:“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故 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古人早已知道喝酒要有节制。


晋唐时期,饮酒有益亦有害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唯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酒的特性是遇寒也不结冰, 故云“性热”。酒既有益,也有毒,云其有益,是说可治病、强身、助兴。其有害,是说有毒,多饮会产生不良后果。酒的这种双重性,关键在于善于把握。

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云“酒,味苦甘辛 大热有毒,行药势,杀百邪恶气。”这是讲用酒可以治疗疾病。醉卧当风,则成癫风。醉浴冷水成痛痹。服丹砂人饮之,头痛吐热,养脾气, 扶肝,除风下气。”少量饮酒对于身体是有益的,而多量饮酒只会伤害身体。


宋元时期,酒可作为药用

元代《汤液本草•卷之六•酒》对酒的描述为:“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 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至极高之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大海或凝,唯酒不冰。三人晨行遇大寒, 一人食粥者病;一人腹空者死;一人饮酒者,安。则知其大热也。”这是说酒性热, 能行散,并能防病。这一时期的中医药学家对酒都有认识,亦有作药用,取其活血温经之功。


明清时期,详知酒之功效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八•酒酿》云:“酒酿俗名酒窝,又名浮蛆, 乃未放出酒之米酵也。味酽浓,多饮致腹泻。性善生透,凡火上行者忌之味甘辛,性温,佐药发痘浆、行血、益髓脉、生津液。”


综合上面历代医家对酒的认识,酒是有益的,这是指少量饮用,而如果大量饮用,又是极其有害的,不但伤害身体,甚至可能伤及生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33评论 0 33
  • 1 夏末的气息笼绕着镇江城。 在这座小城里生活了近二十年。中学读书,从城东到城西,跨越一个城市,却始终还是在看惯了...
    目西阅读 1,651评论 2 3
  • 晚上做了个梦,梦里我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好像再跟别人说着什么。也许是最近看的一部美剧的影响,《蛇蝎女佣》,觉得剧情...
    寄与已阅读 3,449评论 2 3
  • 顶着昏灯 看尽夜幕城市的繁华 孤独候你 却望不穿连续的车流 再也寻不到熟悉的脸庞 清冷的夜晚 凛冽的寒风 我却依然...
    半々俗半雅半逍遥阅读 1,859评论 0 1
  • 蒲公英 妈妈说:“蒲公英可以随风落到任何的地方并生根发芽”。 儿时寻找蒲公英就成了我和弟弟的乐趣之一。 ...
    二月219阅读 2,383评论 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