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繁忙的一天,写作营的内容写得匆忙也不是得心应手的内容,找了篇之前的内容,略做修改。
好像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喜欢文字,总想写点什么,我以为我只是想写而已,从未深究过为什么想?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只会写黑暗的文字,把自己关在阴影里,所有的阳光都被我挡在围墙外,我在黑色里沉沦,写一些似是而非,没有人能懂,抑郁而悲伤的文字,那些文字只是字符的堆砌,没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组合的真正意义。以至于再后来,所有的兴高采烈、热情昂扬和细腻而复杂的情绪只变成了高兴,变成被困在黑暗里,一点点变暗淡的焦躁。
当我终于走出阴霾,在空旷的草原享受阳光时,我发现自己丢失了文字的能力。曾经那个写满一抽屉文字的少年似乎走丢了,常常思绪万千,却无从下笔,文字只变成了符号,而这些符号没有帮我找到我需要的出口,情绪像找不到出口的猛兽,烦躁乱窜,日复一日的焦躁,于是我想,我需要文字,文字是情绪的出口。
2020年是学习思考的一年,读了一些书,有一些感悟,而烦躁不安的情绪困兽也因此被影响,渐渐平静。不急于找出口反而能更深刻的去反思,而反思过后,我发现我需要一些记录,记录每一天的所思所想,记录生活细枝末节的小美好,所以我需要文字,文字是生活的记录者,那些没有文字的日子,会因为时间而被遗忘。
所以,我想找回文字的功能,找到情绪的出口,我想重拾写作,因为那是我生活的记录,是我的所思所想,是我的日常所思,也是我在这里的一种凭证。
我知道输出的前提是输入,如果下笔无神,除了思绪的混乱,更大的可能是缺乏输出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没有东西,只有一个个文字,却找不到文字最合适的组合方式来表达当下的情绪、感悟、思想。所以我给自己安排阅读计划,从没想过我是可以一周读一本书的人,往年有多少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12本书,从来没有完成过,而因为渴望“胸有成竹”,我一周一本书,最高记录一个月读完8本书。而阅读带来的是,我越发想要书写的欲望…
我开始在朋友圈认真的记录自己的生活,从一小段一小段到现在的几小段几小段。日常生活的分享、读书感悟、想法记录,一点一点进步,神奇的是,这些生活的琐碎,被很多人记得,一个,两个,三个,好多人开始跟我说感谢我这些文字,他们在这些文字里找到了力量,或让人平和或让人思考,我很受鼓舞,更认真的去输出,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能量。
我为什么要写作?因为那是我的工具,帮我梳理情绪,记录生活,让我不断复盘;因为那是我能给他人的帮助,让他们在我的文字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力量。所以,写作是一件自我成长同时能帮助他人成长的趣事,那,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