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5岁那年和他结了婚。其实只是打算订婚的,两家人第一次见面,吃个饭,后来觉得不如省了这一步吧。直接那天早上去了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如今8年了,说痒也不太痒,有了两个娃。父母加保姆帮忙看娃,我俩每天努力工作,成就自我,养养家。
说浪漫?真的没有什么浪漫了。柴米油盐烟火气息,父母唠叨孩子哭闹,充满了工作之余回到家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我俩开车出去办事儿,他开车,我坐副驾驶座,放着country music,两个人会突然感慨一下——这种轻松简单的二人独处时光,真的太难得啦!
曾经我们也是那么快乐的两个小年轻人呐——
恋爱异地的两三年里,12小时的时差,却能够每天都通电话1-3小时不等,或者,是美国时间凌晨,我抱着ipad视频说着说着就睡着,中国时间正午的他笑着一边在电脑前工作,一边看着睡的呼噜噜的我,等待6-7个小时我睡醒来继续和他视频,晚餐为了不断开电脑,随便煮点面就打发了,异地的每个周末他不是加班就是这样在家里宅着陪我度过;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去台湾开会作报告,在北京工作的他可以想方设法请假也申请开会名额,办理了当时还手续繁杂无比的通行证、入台证,两个人在台北桃园机场汇合,在101高楼相中了Cartier婚戒,直接拍板买下;
异地的每次相聚,每次到T3接我的他,都能抱一大束玫瑰,然后我回赠给他的,是一张长长的餐厅list,于是我们几乎每两三天就会去城里各种觅食,把list上的餐厅一一勾选报道;
刚回国头一两年,也是婚后第一二年,我们可以在飘窗上看烟火喝红酒;可以在酒店看日出;可以两个人漫步异国他乡街头体验各种城市的美好。
但是这都不是我们在一起一辈子的原因。
最大的原因,现在想来,是我们都觉得和对方在一起,自己变得更好,对方也变得更好。这种“好”,让我们心里发出欣喜,让我们愿意继续携手走下去。
哪怕在后来的几年里,因为怀孕,因为生了孩子、因为父亲病重、因为请了保姆、因为家里空间不足,我们几乎没有两个人独处的时间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依然会有话说,有沟通,有交流。
不妨碍我们依然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并肩前进——我俩都很喜欢这个比喻。当时照顾一两个月的宝贝焦头烂额的时候,真的,没有比“战友”更符合彼此的那种战斗的心态了!
夫妻和情侣的相处模式有很多种。没有一对人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也不是就必须是理想的那一种——比如他的父母,是父亲强势对外,母亲贤惠操持家里,但父亲很尊重并疼爱母亲的那种传统关系;比如我的父母,是父母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得很好,而且父亲还格外勤快操持家里,母亲反而享受被宠爱的那种相处之道——而我俩,都是不爱做家务的人,都是工作忙到死忙到天的人,但不妨碍周末的清晨我们宁可不吃饭不洗衣服不扫地,也要两个人躺在床上絮絮叨叨聊天聊一个上午,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八年了,话还是多到说不完。
我们各自的父母,很少在家里给对方老伴说工作上的事儿。不过我俩却相反。他会和我倾诉他人事上的变动、工作的烦恼、项目上的瓶颈;我会和他讨论我的单位里的变动、有趣的或者是让我倍感压力的事情。我们专业有共同之处又不尽相同,这让我们在很多地方有共同的观点和判断。但我们也常常争论,那种争论很有趣,不像是夫妻,更像是朋友。
甚至因为是彼此太要好的朋友了,我们感到都不需要再有别的朋友了。当然了,说说而已。我们各自还是有那么几位“很久不见也可以见面就聊很久的好友”的~
我们其实兴趣差别很大。他爱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我爱美食、服饰、八卦、影视。于是我本着学习的心理,会让他给我讲历史故事;他本着了解我的心态,会在关注严肃八卦和深八影视圈。互不强求,互补互重。
但我们身边的夫妻也有兴致一致的——都狂爱旅游,都狂爱健身跑步,都狂爱打魔兽……也过的很好!——只要同步,就没什么不可以。战友,也有不同的配合模式;战友,也有面对不同类型的战斗和敌人,不是吗?
回首八年来,相处的模式越来越简单——那就是有话直说,坦诚相见,可以争吵,但说开了也就好了。彼此见证过彼此最不堪的时候,最伤痛的瞬间,彼此依然从心里会去牵挂彼此,想念彼此,设身处地迁就对方。并且,这对战友,面对“大家庭”“工作”甚至“孩子”这样的“难关”们,都可以一一默契地去战斗、去克服。
(写完后,心里颤了颤——8年可以这么自信地“传授经验、抒发心得”,18年后呢?28年后呢,可别自己打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