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饭的时候突然想起来闺蜜把自己的听书软件的会员账号送给我好久了,而自己却好久都没有静下心来听一本书,于是就打开听了之前自己最喜欢的综艺《朗读者》,听的是贾平凹先生的那一期,听着先生讲述自己跟写作有关的经历,突然想起来自己跟读书和写作的渊源。
我是一名文科生,从小就偏科的那种,人生中接触的第一本小说是在我初一的时候,由我当时的英语老师,也是我的音乐和美术老师,在我们的音乐和美术课堂上读的连载小说《月光下的呼唤》,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和两只小狼的故事,故事的具体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每周等待连载的那种迫不及待的渴望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而后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建立班级的阅读角,有当时流行的文摘也有各种报纸,纷杂且零碎,老师引导我们阅读、摘抄、写感想,开启了我们这群山村里的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通道,也种下了我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的萌芽。
初中时期种下的阅读和写随笔的种子,到进入高中后开始真正的生根发芽,青春小说、名著、文摘期刊等格式各样的书籍都是我的挚爱。高一时跟着我的同桌读到人生中第一部世界名著《飘》,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文学名著不同于文摘报纸,初次接触带来的振动真的是无以言表,半夜里趴在被窝里用手电偷偷地看,深深的陷入了名著带我的全新世界。
后来又陆陆续续的读到了其他的国内外作品,也开始攒钱买书,人生买的第一本实体小说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而后又买过《简爱》、《张爱玲集》、《穆斯林的葬礼》等书,大多是盗版书,对于一个最远只到过县城的山里孩子来说,从自己微薄的生活费里一点一点的挤出零钱,再攒起来买一本属于的自己的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能拥有已是莫大的幸运,又有谁会再去奢求是不是正版的呢!
慢慢养成的写随笔习惯让我把看的每一本书或者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写进我的日记或者叫随笔里面,写下我的感想,或者我的期盼,即便后来接触到了当时无比流行的青春小学也不例外,郭敬明、韩寒、饶雪漫、明晓溪、沧月、步非烟等都是我们当时追捧的偶像,那些关于青春的文字对十六七岁的我们充满了吸引力,还记得从高一追到高三的一步奇幻小说是沧月写的《镜》系列,我和我的同桌读完最后一部后,疯狂的讨论了一个多月,我还用一天的时间写了整整30页的读后感,把里面的重要角色全部剖析了一遍。
尽管后来我上大学,学校有独立高大的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我有了自己的积蓄,可以给自己买各种正版书,但是初开始对于书籍的那种炙热的渴望依旧是我记忆里最深的印迹,在今天早上,在贾平凹先生的讲述里,那些关于青春,关于热血,关于热爱的记忆在这个深秋的早晨突然显得无比的清晰和深刻,让我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浅薄的文字来将自己的心情表述一二。
谨以此文献给过去的青春和依旧心怀热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