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准备写作业,写什么呢?肯定是关于上周学习的书籍《好奇心》。好,那我开始写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好奇心有两种,一种是“消遣性好奇心”,一种是“认识性好奇心”。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是的,我写不下去了,因为我都忘了呀!于是我打开私塾进行快速的复习,毕竟好久没有写作业了总要完成吧!
好奇的缺口
当我准备写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学过的很多知识我调用不出来,所以我才会进行再次的复习,正因为我知道但又不完全明白,所以才有了复习的好奇心,所谓让我们感到好奇的东西,是我们在自有知识上的“缺口”,也是我们希望基于现有知识去扩展的那部分。那么为什么经过一周的学习我连一篇简单的作业也要反复复习才能完成呢?甚至顶多算是草率的完成?
即得性
我们身处于网络时代,我们想要获取什么样的知识都随时能找到答案,正是因为好奇心被满足的时间变得非常短暂,所以好奇心越来越缺乏。 因为自己相比于他人多了一点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机缘巧合的关注了“请辩”,再由“请辩”到“蚂蚁私塾”自己的认知提升也是很大的。 这是一个小小的好奇心所带来的红利。 在蔡叔的带领下,我和私塾的学员相当于到达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山坡。山坡下的人根本不会关注“请辩”,也不会报名“蚂蚁私塾”,但是小小山坡上的我们对于私塾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差别。 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他们疯狂的输出,不停的写笔记,不停的做作业,参加各种社团,而有些人包括我可能就仅仅读一遍蔡叔的拆书而已。蔡叔反复甩干的知识就这样轻易的被我得到。所以说,起初小小的好奇心让我有幸加入到了蚂蚁私塾,但又正因为私塾里知识的易得性,又失去了增加能力的机会。
好奇鸿沟
因为学习是自主的,所以相较于他人我愿意选择蚂蚁私塾,正因为学习是自主的,与私塾同学相比,我可能愿意付出的精力要少的多,所以大家都差距越来越大。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未来很重要的一条鸿沟“好奇鸿沟”。
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不去复习,我怎能完成作业,如果我不关注请辩,现在可能还是泡在网吧打着游戏,回家刷刷剧熬熬夜,一年一年的“混”着日子。当我和以前非常好的玩伴再在一块交流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沟通了,这才多久?才一年多一点而已,同样的再过半年后,私塾里学的认真的同学可能要甩我好几条街了。 写到这里我也好奇,好奇未来我将如何?好奇我们在私塾相识的同学们我们又会有怎样的一个交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