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介意别人管我叫姐了

三十岁,好像是人生最焦虑的一个阶段。我想应该是受“三十而立”的影响吧。

再过半年,我就三十岁整了,但是我竟然比前两年坦然多了。

其实我最焦虑的年纪是27岁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自己失恋,事业也不温不火的,即使那时候我的薪资也蛮可观了。

我比同届的小一岁,工作后也始终是组内年纪最小的,所以当跟别人谈起自己年龄焦虑的时候,总会被认为是在无病呻吟,是一种炫耀。

网络图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我原本希望自己27岁左右结婚,薪资过万,然后开始一段很普遍但很平稳的中年人生。

这种简单的期望并没有到来,我就陷入到了一种“自责”,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不该任性,结束一段恋情。看到社交软件上赫然的“27岁”数字,竟然心神恍惚,我竟然这么大了?我这么多年到底都收获了什么?

· 主体意识的增强

为了拯救自己,我看了很女性成长、心理治愈的书籍和视频,这几年心态倒是平稳了许多,也没有那么深的年龄焦虑了。

我开始不在乎那些虚无的数字,而是关注内心,我要锻炼身体,学习那些学生时代学习不到的知识,我开始认同我自己欣赏自己。我可以不那么在乎社会时钟的限制,我只要过好自己的人生。

网络图

更加稳健的内核,虽然没有杜绝焦虑,但也能让我能够和焦虑和解,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微焦”。

微焦的状态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成长。

·  我不介意别人叫我姐

之前刷到挺多关于“被叫姐”的文章,大概就是“破防了,XX岁被叫姐”“新来的实习生竟然叫我X姐”,可以看出很多女性都对“姐”这个称呼很反感甚至是恐惧的。

最近换了一个城市生活,遇到了很多00后,他们了解我到我的年纪之后,开始称呼我为“姐”,我没有不适感,只是感慨原来自己也成为了前辈,我也可以坦然接受自己不再青春的事实。

恰好前一阵一个高跟鞋品牌发了一个短片叫做《姐!》,特别简短有力的一个主题。讲的大概就是职场上或者生活上总有一群“姐”,她们是时刻靠谱能解决事情的女性,也愿意利用自己的经验来托举更年轻的妹妹们。她们柔软但也非常强大。

视频截图

看完这个短片之后,我突然觉得,“姐”,并不只是单纯的年龄稍长,更是能力和经验上的富足。这不应该是一个让人焦虑的称呼,而应该是一个让人有成就感的称呼,这意味着我们更加的成熟可靠。

我们要有“姐就是女王”的霸气和配得感呀!我不仅能当你姐,如果对方不介意的话,我甚至可以当你的姨!

·  听见更多女性的声音

不得不说,这几年女性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在了聚光灯下。

出走的苏敏阿姨、最近的房主任,小帕、唐香玉,还有很多优秀的脱口秀女演员,她们把痛苦的经历用幽默的方式,笑中带泪的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勇敢,她们就是我们前行路上伟大的“姐”,而年龄在她们面前都只是最微小的难题。

我更期待越来越多的女性发出声音,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发出声音,让更多尚未觉醒的女性带去力量,哪怕只是一个视频,一段脱口秀。

房主任脱口秀截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