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山粟
四岁上幼儿园之前,我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那个小村里。
奶奶家门口有一颗大枣树。枣熟的季节,伯伯拿一根长竿打落一地枣子,红的、绿的,“噼里啪啦”像天上掉下的礼物,甚是有趣。家里的一群孩子,就喜欢蜂拥而上捡起一地的枣,泡一大盆,洗净了“嘎嘣嘎嘣”咬着吃。
除了枣,还有石榴、杏树、无花果、葡萄藤,有一园起先比我高后来没我高的花。
印象中,那是从小到大唯一一个一抬头就能望见渺远的苍穹和星空的地方。还有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烟火,都是星星的图案,从火筒里“呲呲啦啦”地蹦出来,把夜空点缀成银白色,让人忍不住也闭上眼睛许下无数个亮晶晶的愿望。——也是从那以后,我也再没见过那样的烟火。
在这样极富自然生态气息和爷爷笔墨纸砚的熏陶下,我悄然成长。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看鸡窝里的鸡有没有下蛋。每次捡到一枚鸡蛋就如获至宝,跑到厨房告诉奶奶自己的收获,奶奶总说:“今天有一个,明天她还会下;捡着两个,明天就没啦。”
好像也是从捡鸡蛋开始,我喜欢吃鸡蛋。爷爷煎鸡蛋的水平非常高,用一种特别的佐料,洒在金灿灿的鸡蛋上,入味更美味。
“还吃不?”吃完一个后爷爷问我。
“再来一个吧!”我抹抹嘴,说道。
于是一晚上就吃了好几个。
二十年之后,我还是喜欢吃鸡蛋。煮的、煎的、蒸的,怎么做都爱吃。到餐厅问的最多的就是:“XX可以加蛋吗?”
夏天的时候,邻居奶奶都会来串门,几个老太太一起坐在树荫下,一人坐着一个马扎,摇着扇子,讲一些最近遇到的事情或者村里的趣事:田里的动物、树上的蛇、种的花生玉米,谁家的姑娘结婚了、谁家要办喜事了......我也很爱听,像很多不一样的冒险。
忽然明白:那些书里的电视里用来丰富内容增添生活色彩的奇遇和桥段,最初就来自生活本身,通过发现来塑造一些可能。
有一回和奶奶在树荫下坐着,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起身给奶奶捶背,那是我第一次给她捶背。是当时的我也发现什么了吗?还是觉得她辛苦?或者,就是单纯地为她做一些我没做过的事呢?可能我们对彼此的爱也是在每一个不经意的小小瞬间里,像羽毛一样轻盈自然,也像皮毛一样厚实温暖。就是想为你做这件事,没什么理由。
总之,享受那一段时光。春天播种、夏天乘凉,秋天收获、冬天冻冰。春节有每个样子都不一样的烟火,元宵有爷爷做的纸灯笼和小油灯......那时候都是在认认真真地过每一个节日。
关键是,和他们在一起。
日后也很庆幸:我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ipad,甚至没有漂亮的裙子没有精致的玩具。但我有爷爷奶奶。
我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爸妈把我接回了城里。
我记得,每次回来看望奶奶跟她分别的时候,我都会哭。实际上见到她太容易了,可我还是哭。以及爸爸每次见我偷偷在家哭的时候关切地问我“怎么了”的时候,我的理由一直都是:“我想奶奶了。”
可是越长大哭的越来越少了。可能也是因为长大,所有情感都变得小心翼翼,有所隐瞒。太少袒露自己的内心了,想哭的时候拼命忍,拼命躲,仿佛掉眼泪是件很丢人的事。
爸爸总对我说:“奶奶身体不好,别在她面前哭,怕她受不了。”
奶奶去世后,爸爸对我说:“没告诉你,因为奶奶跟你最亲,怕你受不了。”
所以,爸爸知道,我们祖孙俩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离开谁谁都受不了。
以前我总问那些说“头疼”的人,头疼到底是种什么感觉。我终于感受到头疼的感觉,从不是考试看题的头疼,不是没睡好觉的头疼,不是辛苦疲劳的头疼。是我听说奶奶去世的那晚,我感受到整个头皮的头发都像是被某种力量拉着往上扯,发麻、眩晕、沉重。
是这样的感觉啊,一辈子我都不会忘。
你还在的时候其实我从没觉得这世界上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你不在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有点不一样。
后来我随爸妈来到了上海,爷爷奶奶也住进了城里。
夏天的时候我回去看她,她和我每次见她时一样,坐在轮椅上,看电视。我陪她看她最爱看的《西游记》,永远看不够;给她烧水洗脚,帮她按摩,也多希望有一天她能下来走动了;推着她在广场上的树荫下遛弯。那种感觉让我觉得很幸福,我想她一定是同样的感觉。
我总说自己记性不好,丢三落四,忘记自己说过什么做了什么,却对很久很久以前的记忆一记起就是一大串。似乎有一点痕迹,总归能沿着而找到归途。
可是后来,回不去了,也找不到归途了。
一直想跟她照张相,每次又在心里说“下次吧”。后来,也没有下次了;
上次跟她告别的时候,我匆匆忙忙出了门,爷爷在电梯口送我的时候说:“走了没跟你奶奶说再见。”犹豫了一下,电梯来了,我终究没向她告别。
可能我以为人生中的“下一次”有很多,可能我觉得时间会过得很快,很快就会到“下一次”。
“下一次”到了。
我也没有去看奶奶最后一眼。
但我知道她最想对我说的永远都是她常说的:多吃点、多吃点,你最好看。
然后我知道了,跟任何人的告别都要认真。因为你不知道下次见TA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TA会不会一直在那里等你。
没能然奶奶等到我,让我无尽后悔。
我以为那种揪心的头疼会伴随我好久,我以为我也会像爸爸说的那样因为难受而影响到生活,然而并没有。仅仅花了一天时间,我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备战期末考试,约见朋友同学,或者拿本书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我问那个大学期间接连失去三位亲人的好朋友:“你花了多久时间走出这种悲痛?”
他说,就是不想的时候生活还会继续;一个人的时候还是会想起,想起的时候还会掉眼泪。
是这样的。
包括正在写这些字的我,写到动情之处,也泪洒键盘。
我原以为太快走出这种情绪的人是不是太冷漠,是不是假正经。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完成。很多时候,眺望窗外的时候、睡着之前的时候、喝水的时候、看书的时候、等车的时候,还是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很想你,想到不由自主留下两行眼泪,想到你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想到太多的风景你还没有看到,想到这个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个爱我的人,突觉生命残酷,时间苍白。
之所以对四岁之前的记忆大都清晰,大概因为那时候你给了我最好的记忆。了解我所有的喜好,知道我去谁家玩儿了,知道我跟谁玩得好,知道我爱看什么电视......
你知道吗?这些事情除了你,甚至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了。
包括我每次剥开一只桔子,都能想起你回回都说:“给娃娃留着,她爱吃桔子。”
一直觉得,你埋葬的地方才是你的家,才是我们的家。自始至终都应该在那里种种花收收菜,喂喂鸡抓抓鱼,一边过着简单惬意的生活一边等我回来。我还是会在母鸡下蛋的时候叫你,在你乘凉的时候给你捶背,春节一起看烟火,元宵一块儿点灯笼......
哪怕后来我们离得远了,哪怕最后越来越远了,
我还是会回去看你,和那片土地。
有段话说: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你变成了星星,在和曾经一样美丽的夜空,像曾经那束无法形容的美丽的烟火。
我当然不记得小时候看烟火的时候许了个什么愿,但我想,无非就是——
以后无论怎样都要好好孝敬你。
2018.2.11于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