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Ted演讲的嘉宾是著名人类学家Helen Fisher,她擅长从数据和大脑科学方面研究爱情的产生,规律及类别,并出版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
正文:
我最近在新几内亚的高地省旅行,碰到一个当地人,他有三个妻子。我问他“如果可以的话,你想要几个妻子”?,他听完在那想了很久,我想,他难道是想有5个妻子?10个妻子?还是25个妻子?最后,他凑到我耳边,小声的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一个都不想要”。
世界上大约86%的国家都允许一夫多妻制,但即使这样,也只有5%或10%的男人真的会娶几个老婆。一夫多妻也很麻烦,女人们会互相争斗,甚至有的还毒死别人的孩子,而且你需要有雄厚的家产,很多的牛羊,金钱和土地。
人们需要伴侣需要爱情
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需要男女成对生活在一起,但97%的哺乳动物并不是男女生活在一起养育后代。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开放的性,我翻阅过42中不同文化中的婚外情,有的是遗传学原因,有的是大脑环路方面原因,婚外情很普遍,但我们还是坚决需要爱情的。
技术会改变爱情本来的模样么?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和同事一起,扫描了超过100个人的大脑,其中有些人是刚刚坠入爱河,有些是刚刚失恋,有些是一直处于恋爱关系中,是的,有些人相爱了21年之久。
爱情的产生与大脑的三个系统有关
我很早之前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大脑发展出了三个非常不同的系统用来寻找配偶和繁衍,性,强烈的爱情和强烈需要另一半的感觉。这三种大脑系统,同大脑的其它部分一起,组织了我们的性,爱情,和家庭生活。
但这三个系统位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深处,而边缘系统才是我们产生情感和感觉到情感的地方,他们处于大脑最深处,与能量,焦点,动机,欲望和驱动力等情感有关。因此,人生最大的奖励就是找到一个伴侣了,他们大概产生于四百万年前我们的第一批祖先,所以轻易不会改变。
现代社会一些新的转变
毫无疑问,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求爱方式,现在我可以通过电邮,短信,各种表情符号,性短信,给照片点赞,自拍等表达我们对一个人的情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规则和禁忌。但技术真的能改变爱情吗?就像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汽车的流行让我们好像突然拥有了移动的卧室。
避孕药的发明,使我们摆脱了怀孕和社会惩罚的威胁,女性终于可以充分的表达她们原始的性的欲望了。
相亲网站也没有改变爱情。我作为首席科学顾问在Match.com工作了11年,我不停的表达一个观点,他们也同意,就是我们不是相亲网站,而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可以自己介绍自己。就像当你坐在酒吧里,咖啡屋,或者公园的长椅,你古老的大脑会立刻恢复,就像一只刚刚睡醒的猫,你微笑,倾听,大笑,跟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表现的一样,相亲网站可以有很多类型的人,但你的大脑只会选择特定的一种,即使技术也不能改变你所爱的人的类型。
人类的四种爱情特质
技术不能改变你选择什么类型的人相爱。我研究个性生物学,我发现根据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人可以分为四种特质,分别与多巴胺,血清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有关。根据大脑科学,我设计了一个问卷,可以测量你每一种特质的百分比得分是多少,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单一的特质类型,都是特质的集合体,只不过某种特质更表现突出些。
我把这个问卷放到了40个国家的不同的相亲网站上,超过一千四百万人参与了问卷,所以我可以看到哪种特质的人会吸引哪种特质的人。
结果显示,多巴胺特质型的人非常有好奇心,创造力,非常的自由和有能量,他们吸引同类型的人。血清素特质的人偏传统和保守,他们尊重规则和权利,信仰宗教,他们吸引的也是同类型的人,对于这两种特质的人,都是喜欢和吸引同性。
而对于其他两种特质的人,吸引的都是相反特质的人。雄性激素系统的人比较善于逻辑分析,直接,果断,他们喜欢雌性激素系统的人,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表达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凭直觉行事,有很强的情感表达。我们这种对伴侣的选择是天性使然,技术也不能改变分毫。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恋爱期拖得更长
但是技术还是催生了一种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新趋势,即选择的悖论。几百万前,我们生活在狩猎和群居时代,可以拥有的选择很少。最近我发现,大脑中有一种可以称之为“sweet pot”的点,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我们最多可以承受5到9个选择,超过九个,我们大脑就会达到认知超载,最后的结果是大脑懈怠了干脆不做出任何选择。
认知超载,使我们出现了一种新的恋爱模式,我称之为“慢恋爱”,这是我在
Match.com工作时突然想到的。过去的六年里,每年我们都做一个“美国的单身人士”的调查,不是针对Match.com,而是全体美国人,我们每年都选取超过
5000个人,因为5000人是美国人口普查的一个代表性基数。
我们现在收集了超过三万个人的数据,每年,我们都发现了相同的模式。50%的人都曾有过一夜情,50%的人在婚姻里都曾有过炮友,50%的人在结婚之前都跟别人同居过很长时间。会不会觉得这个数据很毁三观?我也是怀疑了很久,但每年的数据都这样,我想应该有某些生物学上的解释,要不人们就是都发疯了。
后来,我注意到了一组数据,是一篇学术文章,写道,67%的美国人虽然同居了很久,但并没选择结婚,因为他们害怕离婚,害怕离婚带来的社会,法律,情感和经济等问题。我就想到,之前的数据,并不是我们轻率,而是我们变得更谨慎了。现在,如果一个人想结婚,他需要知道伴侣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性的方面,还有他是否善良,是否善解人意,是否幽默等。
今天,我们的选择比以前更多,我们对怀孕和疾病的恐惧更少,也更多的接受了婚前性行为,我觉得,今天的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爱情本身了。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人们在结婚之前的磨合期正在加长,以前,婚姻可能是爱情的开始,而现状,婚姻是爱情的结果。但人们还是会选择结婚,今天,
86%的美国人会选择在49岁左右结婚,而且在其它不一定要结婚的文化社会中,很多人最后还是会最终选择安定结婚。
我还想到,既然婚前的磨合期战线这么长,是不是最后大家选择结婚时,都会比以前幸福呢?我研究了1100对已婚夫妇,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如果给你重新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有选择现在的伴侣么?其中81%的人回答是的。
现在家庭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女性重新回归了工作
事实上,现代爱情和家庭生活中最大的改变不是技术,也不是慢恋爱,而是女性全面的回归工作环境。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狩猎和群居的群体很小,女性必须工作采集蔬菜和水果,带回来60%到80%的食物,男女都需要工作,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的经济,社会和性的权力。
后来一万年前,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开始定居,来自相同背景,宗教,同族的男女被迫选择生活在一起。男性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搬动石头,砍伐树木,浇灌土地,把农产品带到市场出售换来金钱。
随之改变的,就是观念的变化,婚前守贞,包办婚姻,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必须以家为大,尊敬丈夫直至死。现在,这些观念已经消失了。
我们现在正处于婚姻的变革之中,我们已经走出来一万年来的农耕传统,走向一个两性平等的社会之中,我觉得这与最先的社会传统不谋而合。
我不是盲目乐观的人,现在的社会也不是一切都好,我研究了80种不同文化的离婚案例,其中婚外情是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就像诗人叶芝所说的,爱情像狐狸一样狡猾,我要加上一句,没有人能全身而退。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诗人Randall Jarrell总结的那样,家庭生活晦暗曲折,最聪明的人往往会失败,最谦逊的人往往会成功(清官难断家务事)。
但我想说的是,爱情依恋是生命的主旋律,技术也无法改变。理解人类关系的关键,是理解爱情,理解这种永不磨灭,不停变化,原始的情感追求。
文章脉络:
人们需要伴侣,需要爱情。爱情的产生归结于大脑深处的三个系统,技术即使再发展也改变不了。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求爱方式,避孕药给了我们更多自由,相亲网站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但我们选择与什么样的人相爱并没有改变,依然遵循四种特质的规律。
但是技术还是带来了改变,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大脑反而不会做出选择,就这样拖着,拉长了婚前的磨合过程,最后我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但婚姻却越来越幸福。
现在社会的最大进步不是技术,而是女性重新回归了工作,但并不会解决家庭中的一切问题,家庭生活的复杂性依然继续,但我们依然相信,爱情是最重要的。
本文为译文 原文链接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