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577天。2021.09.22
“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是《建构解决之道》一书上的一句话,初看,一掠而过;初听,有点听而不闻之意。再看,再听,尤其是与生活中的人事时地结合起来,颇有感触,也才深知其意。接受限制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生命之姿,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限制”人人有之,与其受困于“限制”、挣扎在“限制”中,倒不如欣然接受,接受限制并非放弃努力,接受限制并非消极悲观,接受限制会让一个人更轻松、更自然、更真实地面对“限制”。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是的,有限制,是常态,我们会常常地、或下意识地说“我不行”、“做不到”、“不是我强项”、“不是我的专长”……,实际上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并非真的“不行”或“做不到”等。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说的背后是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就像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一样。其实即使内心声音的确是这样的,同时请给自己希望的声音“试试看”,“试试看”的潜在声音是,似乎我“不行”,但我想给自己一次机会,看看能够做点什么或许是我能行。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很多时候,打败一个人的不是“敌人”有多强大,而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太多的限制,“败”在欣然接受而无所事事的限制中。但凡,不放弃希望的人,都会有机会看到自己“发光”的时刻。即便结果不那么满意,至少看到了“限制”之外的“光”照到的空间—或一丝、或一束、或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