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近半留守儿童一年见父母少于2次!


泪奔!近半留守儿童一年见父母少于2次! 父母在城市务工,子女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上学,逢年过节见几次,又匆匆离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印象。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日益加速,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然而,城市只是一部分人的暂住地,曾经,他们需要一纸《暂住证》。更无奈的是,他们投奔城市的那一刻,他们年幼的子女已被抛在身后。 

 平日里缺少父母的关爱,让他们敏感,孤独,迷茫,烦乱…… 日前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在京发布《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在亲子联结方面,约4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2次,约2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  

在此情况下,三到八年级留守儿童的“愉悦状态”和“平和状态”水平低于同年级的非留守儿童,“烦乱状态”和“迷茫状态”的水平高于同年级的非留守儿童。这一结果与前三年调查所显示的“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的结论一致。  

何以如此?白皮书内容显示,除性别、年级、地区等人口学变量外,亲子联结、亲子关系和衡量自尊、自信的核心自我评价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  

诚然,在国内当前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化结构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根治留守问题还很难。虽然“治本”困难,但“治标”可以期待。

从儿童身边的小事做起,基本权益做起,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益组织等社会各方力量介入,提供相关服务,直至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等,从制度体系上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应该实现的。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我们期待,留守的只是乡愁,而不是儿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太和这边的市场是越来越越难做了,没办法现在外地的本地的太多的人都来这边做支付宝收钱码推广。 下午去的太和商业圈...
    吴三石石石石ah阅读 962评论 0 0
  •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新鲜事物,所谓自由职业者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人们都羡慕那些自由职业者,只要坐在家里...
    凉皮的浪矢杂货店阅读 3,073评论 2 3
  • 一.前言 本文档主要围绕超级课程表的核心功能和超级社团功能进行分析。 二.产品概览 1.体验环境 体验产...
    PM小森阅读 12,145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