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这些智慧要学起来

学会感恩

曾国藩在给弟弟们的家书中说:君子处在顺境的时候,小心谨慎,觉得上天对我太好了,我应该把我多余的财产捐出去,让穷人也过上好日子。君子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觉得上天对我太好了。并不是说真的很好,只是相对那些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人来说,已经算不错了。古人所说的评价自己的景况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对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认为,人的成功是因为“悔”。因为悔而反省,然后切实改正,这样就朝着圣人前进了一步,而人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吝”,也就是自私。

自私的人不懂得感恩,当他盛极而衰的时候,没有亲朋戚友愿意帮助他。他的下场往往是很难堪的。所以,当我们处在顺境的时候,不妨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把多余的财产馈赠一些出去,让亲朋戚友都分享到你获得成功所得来的好处。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

说话需谨慎

《周易》上说:“君子慎言语、节饮食”。谨言慎行对于为人处世的好处,就像节制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好处一样。

慎言语,不是说让我们都变得沉默寡言,而是说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想好了再说,千万不要随便张嘴,口没遮拦。说话谨慎,这是曾国藩“厚”字诀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法则。

淡泊以明志

曾国藩在《养晦堂记》这篇文章中写道:“凡是有血性的人,都会想着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厌恶卑微,追求高位;厌恶贫困,追求富裕;厌恶籍籍无名,追求赫赫之名。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芸芸众生之中,有一种君子,他们懂得谦退,这难道是天生的吗?他们认为人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而普通人追求的功名利禄,实在不值一提。”

“君子追求的是圣贤之道,而对吃穿住行,不怎么在意。虽然受了委屈,也不累积怨恨;即使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他也不会闷闷不乐。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质量不高,但他的内心淡泊、宁静,已经进入了阳光普照的境地。”

“与君子相反的是,有一些人,拼命追求功名利禄。一旦失去权势,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们被权势所牵制,想过普通老百姓虽然清苦但快乐的生活,却永远得不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高明吗?”

追求上进,渴求名利,是人之常情,不应批判。但一味追求功名利禄,为了得到这些可以不顾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那就走向了极端,离身败名裂也就不远了。名利都是身外物,比它更重要的是,活得心安理得。

为人不可嫉贤妒能

嫉贤妒能是普通人经常犯的毛病。在官场,或者在职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被上级或老板重用,而自己被冷落,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不服气。即使自己心里知道被重用的那个人才干确实在自己之上,但还是咽不下这口气。长此以往,人就容易心理失衡。紧接着,工作便会出错。最后,就只能辞职了事。

曾国藩知道嫉贤妒能是人之大忌,又明白常人很难克服这一毛病,所以他在写给曾纪泽、曾纪鸿兄弟的遗嘱中,强调了这一点。曾国藩说:“那些嫉妒的人,嫉贤妒能,抢着表功,以赢得上级的喜欢。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曾国藩对清廷,对中国的一个大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批人。如果曾国藩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做事不要急躁

年轻人有朝气,但往往历练少,做事急躁。曾国藩初当京官的时候,也有这个毛病。后来,在吴廷栋等朋友的指点下,他认识到了急躁的危害性,并且开始改变。随着自己的克制、阅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曾国藩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做事不慌不忙的时候多,急躁的时候少。

曾国藩说:“处事当求稳慎,不可过急。”在写给弟弟、儿子们的家书中,曾国藩经常强调这一点。他送给结拜兄弟郭嵩焘的那句“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更是千古名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还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收入与支...
    浪里行舟阅读 4,237评论 0 53
  • 6月2号,36kr发布一篇对见证打卡团的报道。在《打造高黏性学习社群》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小程序工...
    邹小创阅读 499评论 0 2
  • ultimatezy阅读 240评论 0 0
  • 女主一身夜店装,为生活琐事烦躁不安,站在月台上不耐烦地打着电话。一个正装女人颤颤巍巍地从她身边晃过,她有预感似地望...
    艾琳的世界阅读 434评论 0 2
  • 富人为什么会富,穷人为什么会穷? 有人说,富人无非是家里有关系而已。 有人说,富人无非是善于投机钻营而已。 有人说...
    铁马老言阅读 1,675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