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空间导向。旅游学人在其出行中,无论公私,都有较强的社交空间需求。于公而言,社交空间有助于团队及时的交流沟通,增进团队和谐,促进协作效率;于私而言,社交空间所带来的亲朋好友相处活动,正式旅游学人进行私人出行的最大动机之一。此外,类似于青旅大堂或活动室类的空间是旅游者共享的一个社交平台,可以为旅游学人提供接触其他旅游者及在地居民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感受旅游市场需要,感受旅游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互动关系,以及在地利益相关者的旅游系统角色等。同时,一些高端民宿对其酒吧茶室等社交空间的设计是百花齐放、非常具有在地特色代表性的,因此这类空间还可以为旅游学人提供设计方面的素材及创意思路。由此观之,对社交空间的需求是旅游学人在住宿选择及体验偏向中的一个必要条件。
以上性价比、特色体验及社交空间三种态度导向,是旅游学人对待旅游出行时住宿方面的比较常见而典型的偏向。但正如前文所述,每个旅游学人在旅游领域都有其专攻的个人发展方向。因此基于上述三种基本的态度,每个旅游学人或多或少都会对住宿有一些更为特别的需求。
就拿笔者来说,单人私下出行、多人私下出行、公务出行、研考出行等不同的情况,都会有相应的住宿选择:单人私下出行会选择住青旅,而且是传统且有文艺气息或主题化的青旅,而非套房改造的“快餐式”青旅;和家人出行时则偏向于住如家七天等连锁酒店;和朋友出行时一般会选择民宿,而且分不同的“朋友圈”(如:DOTA圈、同事圈、音乐圈、足球圈、烹饪圈等)会选择相应主题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民宿;公务出行时在有选择权的条件下选择高星级酒店;研考出游的情况则会选择公寓式酒店等。
综上所述,旅游学人对于“住”这块,更注重其产品及服务的功能性及前卫性。笔者认为,如今国内乃至世界都处于一个旅游大发展大更迭的时代。就住宿方面而言,其种类及概念越来越丰富(如:民宿的共享概念、电竞酒店等)。游客对其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及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在国内有明显向度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国内大众游客,特别是传统的旅游团游客,在顺应散客旅游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应该相应地丰富对旅游住宿种类及方式的认知,尽可能精准地找到符合自身多方面需求的住宿产品,在提升自身出游体验的同时,助力旅游住宿多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