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1732290
。。内容简介 。。
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经典作品新版,增加新章节。
周老师说,真实世界里的经济学,是可以向真实世界里的普通人诉说的。
而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公认”会发生的事没有发生,而“公认”绝不会发生的事却偏偏来。
这本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及其背后的逻辑。
“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是科斯和张五常。科斯是直截了当将‘真实世界’经济学与‘黑板经济学’——那些徒有‘科学’的外表,其实是空无一物的‘皇帝新衣’——对立起来的学者。”
作者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每一个话题都从问题出发,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业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实例都不止于这个领域,而是可以触类旁通,用来解开其他领域的难题,并经受时间的考验。
。。作者简介。。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之一。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院校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有《改革的逻辑》《竞争与繁荣》《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产权与制度变迁》等。
。。短评。。
#
原理、实践,是困扰学习的两大难题。在生活中发现的每一个奇思妙想,可能就是打败他人的利器。制度的建构和发展往往伴随着磕磕绊绊,但谁又不是如此呢?吃下这波安利,继续学习。
#
文章都挺老的,差不多都是2000以前的,少数近几年的。不过,还挺好看。 现实中的群体规范果然是一团浆糊(稳定的是混乱中的暂时结点,这种暂时对人来说可能并不短),之所以不怎么被注意到,是因为没有切实的感受到其中的利益、立场,还有就是规范问题恰恰需要被遗忘或者说不加辩驳、自然而然的接受才能够形成群体规范,需要强制性,问到底就可以发现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当然,实际生活中的规范也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演变中。 说的简单点,我们玩的社会游戏的规则会变动,变动有很多因素,关键是在确立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获得胜利,或说更长久的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
读完《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光是经济知识,而是经济学中蕴含的一些人生道理。
#
天底下有一种资源是无法公有化的,它就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作者不断重申要对人力资本产权尊重和保护,强调优秀企业家对公司的作用,鼓励创新,减少垄断慢慢放权。二十年前的说法现在依然在理,能不能行得通又是一回事了
#
经济学似乎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人类文明的诞生的那一刻,经济学差不多就和人类形影相随了。
因为现在是和平年代,经济学和金融学更是前所未未有的热,也是人们常谈的话题。如今高校中经济学和金融学也是非常热门的专业。
同样的,书市上经济和金融相关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
其实历史上教科书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比比皆是。
而本书的并不是一部系统讲述经济学的书,收录了作者北大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周其仁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是一部多篇经济学文章的合集。
比较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是讲述象牙塔里的经济理论,而是剖析生活中大家经常遇到的经济现象,单刀直入,然后给出一些见解和结论。每一个话题都从问题出发,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业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实例都不止于这个领域,而是可以触类旁通,用来解开其他领域的难题,并经受时间的考验。
而且本书将经济学至于真实世界史的理论,不凌空蹈虚,而是从问题出发每一句话都是有地方是切中要害,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亦或是企业的人力资源。
所以本书的可读性和耐读性非常强。
阅读本书,真的可以感觉到在真实世界里与经济学不期而遇,领略经济学的真实力量。
书中又很多真知灼见,我个人颇为认同。例如:学海无涯苦作舟,除了毅力不怕吃苦,找到一个好问题也是很好的,有了问题做驱动,你就会主动学习知识,学习动力更大,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丰富的知识,没有人可以将它们完全掌握。但你如果有问题的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汇聚到一起,你掌握到的知识就将是非常丰富,而且非常有意义;战争年代简单,战时经济就那几样东西没有问题,苏联模式也经受过,考验和平时期需求的品种那么多,怎么组织产供销;清除界定财产的权利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因为市场交易就是让资源不断的得到更好的利用。
有一个观点颇为新颖也颇有说服力,那就是:景气低迷对经济增长也会有所贡献,因为它常常导致重组创新活动密集进行,驱动经济增长沿着结构更新、品质提高,技术组织创新的路径前进,很多出奇制胜的动作是景气低迷是完成的,最重要的学习也是这个时候进行的,因为这个时候逼得你非学不可。
这是因为里面有两种机制啊,一种是商业地产大大降低了企业组织了市场活动环境里面存活的临界值,客观上把经济高潮是带来的滥竽充数的企业和企业家,列入淘汰名单。另外低迷时期商业世界竞争激烈的冷酷,现实会不创新就死亡的压力逼迫企业家发挥潜力。
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景气低迷难度大的时候是市场,越可以识别出优秀企业家。
此外,作者自己当年没有考成北大的学生,退而求其次,狠狠的把握住了去北大的当回老师的机会。
这也是和我的梦想和初衷是高度一致的。人就是要有志气,没有成为北大的学生,那就去成为北大的老师。
本书比一般的那个经济教科书的更通俗易懂,而且更加贴近生活中的经济学逻辑。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的读者,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的读者,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都会带来认知上的提升和帮助。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