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做测试,说我人际关系敏感度高,所以昨天我百度,想找到解决方案,然后看见有人推荐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这两本书,我去微信读书上去搜索,幸运的是里面有被讨厌的勇气,我就尝试去阅读,好多东西我觉得正是我的心声,所以今天就读完了,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卑,懒惰,自负,强迫症,不负责任,爱逃避,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这些问题了。
书里提出了几个概念,第一,我们的不幸都是我们的选择。作者认为我们要有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即一个人现在怎样都是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以前的生活所造成的,是自己有某个目的,所以成为这样的人,比如我不自信,并不是我以前的创伤使我不自信,而是我把不自信当成我不成功的借口。有时候觉得梦可能会破灭所以不行动,但是想做不做使自己痛苦。
第二,人际关系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为什么讨厌自己,因为太害怕被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用我讨厌自己来拒绝和他人建立联系。自卑感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人在不断追求中,如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自卑,但要利用这种自卑前进。人为什么痛苦是纠缠在人际关系中不能自拔,比如我不愿意去上班并不是讨厌教师这份工作,而是讨厌和学生和领导之间的处理的不太好的关系。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后边的课题分离给出答案。
第三,让干涉你生活的人都见鬼去吧。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就是学会课题分离,你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要区分开,即你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的要区分开来,我就是一个你我他不分的人,比如学生不写作业,我会想他为什么不写作,是不是因为我,因为我哪里做的不好,因为我讲课不够精彩,但是我关注他人过多,其实这是别人该面对的问题,我的课题只不过是讲好每一堂课,因为是老师还要督促学生把作业写完。
第四,自由就是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之所以觉得自己很压抑,不自由,就是因为我没勇气去被别人讨厌,我做事情前,必定会想我这么做别人会不会怎么样,我这样做会不会受到惩罚,不过读到后面的共同体感觉的时候,我知道如何拥有这种勇气了,那就是再和你广阔的天地寻找位置。如果在这个共同体中受阻碍,也不要怕,敢于坚持自己,大不了我去别人共同体中去找存在感,就像江湖中人经常说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能别人的驱逐能让我步入更大的世界。
第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但是自我意识总是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我的自我意识根本不允许自己无拘无束地行动。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一自我接纳,二他者信赖,三他者贡献。首先就是接纳自己,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其次要无条件的信赖他人,要把别人当成伙伴而不是敌人,并且要信赖他人,如果觉得那个人不值得你信赖,直接斩断关系。如果一味地担心“被背叛”,也只关注因此受到的伤痛,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三他人贡献,要付出,这样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被讨厌的勇气。
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很受益,觉得他可以作为我人生航向的灯塔。不过这些理论有些地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践行,可能我提出这些问题作者会说这是你不践行的借口,但是我仍然充满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