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盛夏时节人们都很喜欢去山里消暑。夏季的天山无论哪个村落都美得让人窒息。村里居住的多是哈萨克族,夏天是旅游旺季每个景点都是游人如织,很多牧民不再养羊,建设农家乐、蒙古包等以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食宿为生。进山消夏的客人如潮水般涌来,牧民们也都笑逐颜开赚得盆满钵满。
上周末去了山村里。那里村民们集中居住在山脚下,村里在半山坡上划出一片区域,村民们各自在这个区域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养上一群羊,游客来了直接去羊群里挑自己满意的羊现场宰杀,最好的肉用来烤着吃,排骨做抓饭,其他大骨炖上一锅汤,便是最好的人间美味了,再拌上大盆的皮辣红新鲜可口又解腻。蒙古包里铺上大通铺,吃饱喝足之后可以躺下休息。或者也可以去爬山、骑马。
我发现提供骑马服务的也就是两三家人,收费是每分钟一块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马匹供不应求,所以马主人根本不屑于和喜欢还价的游客多说。负责看管马匹的都是小孩子,不知道是暑假期间他们有空闲还是他们本来就没有上学。
几个同事跟马主人租用了六匹马,说好了一小时五十元钱,在山里逛哒一阵以后回来了,马主人说大家多骑了二十分钟,非要大家每人给七十块钱,最后好说歹说取了折中,每人给了六十块。马主人非常生气说有游客等着骑马,马却没有及时回来责怪大家耽误他做生意。
听为我们做饭的牧民夫妻说,像这样的马
也就是个两三年便不能再用了。马儿们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工作,再烈性活波的马都会被调教得温顺,每天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奔波劳碌,也就最多两三年,马儿也累的,到后面打死都不愿意再走。马儿不会说话,也没有能力反抗,只有忍辱负重直至累到再也走不动,而它们的主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马儿不能再为游客服务之后等待它们的命运是被卖掉被宰杀。还会有新的马儿前赴后继来接班,而马主人,他们的眼里只有钱!
这使我想起另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几年每年都会进山,总是发现几乎每个景点都有三五个身形壮硕的牧民强行收取过路费,少则三五十,多则一两百。你要是不给他们会说你要不要报警?派出所的电话号码我给你……所以你懂的……
牧民定居本是为了保护草场与自然生态,这些年草场退化畜牧业快速衰退,政府推进牧民定居工程之后,游牧的生活方式将逐渐消失(关于这点,推荐大家读一读李娟写的《冬牧场》),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
可是旅游业的发展又以另一种方式在破坏着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每到节假日旅游大巴、私家车前仆后继在山间的公路上穿梭行驶,游客接踵而至,这也是牧民们所翘首企盼的。蒙古包周围欢歌笑语之后留下的是污水横流、果壳遍地、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山巅,甚至森林里随处可见饮料瓶、矿泉水瓶……
哎!总是让人感叹大自然如此美丽的同时徒增伤感,无能为力却又心疼不已:有一些美好我们无力挽回,曾经纯净的那片绿染上了别的颜色;本该在阳光下的草场上四处徜徉可劲儿撒欢的马儿消失了;曾经淳朴善良的牧民也渐渐迷失了,迷失在这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