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爱过这个世界,他对我也一样

《局外人》很薄,百来页,在半夜读完。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这个被喻作神来之笔的开头,表现出的文字的毫无温度。故事以参加母亲葬礼起,以“我”因为“不为母亲的去世而悲伤”被处决而终。法院荒诞似的判决,让我想起了卡夫卡的《审判》,k是被国家机器象征的权力给审判,而默尔索确是被世人心中的“道德观”所审判。

默尔索参加自己母亲的葬礼,文字里着实不见悲伤,没有回忆、没有追悼。没有死者,只有兔死狐悲的老人们,只有对天气的埋怨,事件与场景清晰的描绘。死亡是没有意义的,葬礼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疲惫、炎热和繁琐是烫在感官里的。

在母亲死后的七天里(印象中是这个时间),默尔索过着自己的生活,工作、约会。交了女友,认识了邻居,有了新的交际。他对一切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去法国,去也好,不去也罢;结婚,你想结我们就结,我无所谓。生活中仿佛没有大事,一切都没有意义,将个人的感受抽离开,没有志向,没有伪装。

他的言语也不明确,回答全是接近于“你觉得这样就好”“我觉得也是”的句式,理智却置身事外。

在法庭上,双方律师、庭长争论的完全不是默尔索杀人是否“出于自卫”,而是在默尔索是否为母亲的过世感到悲伤处争执不休。在葬礼上,我不该抽烟、不该喝牛奶咖啡、不该不去看母亲的遗容,不该不在葬礼上落泪,不该在第二天去娱乐去约会去与人起纠纷。检察官坚信一个在心理上杀死了自己母亲的人,与一个谋害了自己父亲的人是同罪的,“前一种罪行是后一种罪行的准备,字字都带着道德的力量,榨出人的罪恶感。

《局外人》81页


我对之,观点有二:

一,法律应是单纯的判断罪行,不应该成为审判一个人的道德的工具。无论被审判者是否十恶不赦、是否不被社会所容纳,法律都应该只就事论事。你偷鸡摸狗并不能作为你杀人的佐证,同理,犯罪并不能因为乐善好施而得到开脱。

二,社会对人的要求过于严格。亲人死了,被要求着表现出够份额的悲伤。如果只是半天的愁眉不展当然是要受人指责的,最好的是嚎啕大哭撕心裂肺恨不得与其同去。逢节应省亲,遇古地应怀思,应为婴孩的出生而高兴,应为他人的苦难而悲伤。

或许是我生性感情淡薄的缘故,时常不能及时的扮演出应有的表情。可我觉得,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怎能过分要求每个人。

可也无奈,社会毕竟是人与人的集合,道德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处世想随心所欲是不可能了,那就尽量做到不演戏作假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异乡人》应该是最近几年来看到最棒的小说,其深度让我回味良久。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让人有点伤感,开始以为是...
    艾森才爵阅读 1,425评论 0 4
  • 加缪的《局外人》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它主要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展示出世界的荒诞性,与存在主...
    锐一小婷阅读 874评论 0 4
  • 2017年9月27日 D48阿尔法号+阿基米德舱+刘虹秀+打卡 今日任务: 收听晨间导读:亲密关系中,沟通重要,行...
    伊秀儿阅读 110评论 0 0
  • 那位女孩,想请你吃个饭,地方你选,清晨大雾的森路、海洋、无人的胡同、世界尽头的星空,只要别约在梦中。
    茉寒晚栀阅读 249评论 0 0
  • 都说作家之所以能畅快舒意地表达,是因为他们有倾述欲。 不过,我没有。 生活中有很多有感而发也是一瞬而逝,以前并不觉...
    弋栗阅读 1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