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学生上课时,学到了“包间”这个词。课本上的英文解释是separate room,很多欧美学生看了仍然不明就里,还没等我解释,他们就拿出了自己的电子词典查找。片刻,有法国帅哥举手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中国concept,在法国没有KTV没有KTV包间没有饭店包间。
我愣了几秒。
不是因为法国没有KTV没有包间,而是为我们有包间疑惑。到底因为什么我们发明了包间呢?
中国是一个特别大的人情社会,在这里,公司和公司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往往不在办公室堂而皇之地谈,而是放在酒桌上。大家根据合作关系或者交情的深浅,主动提出合作的东家找一家上档次的饭店,点上一桌子的满汉全席,在看似轻松实则剑拔弩张的酒桌上就把生意谈了,而外人看到的只有热闹的气氛中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很多时候,合作还是商业机密,这样一来,包间显得那么必要。
欧洲的饭店咖啡店常常很安静,有的只是绕梁的音乐和朋友间的低语。而中国人喜欢热闹。逢年过节总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吃饭庆祝,所以饭店的大厅里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大声聊天大声笑,恨不得全世界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满足。也总有一些大叔大爷顺势掏出了香烟,狠狠抽上两口,在喷云吐雾中放大一下自己的得意和满足。我和我的家人不喜欢饭店的菜,总觉得香得太夸张。偶尔有饭局,又总得带上年幼的孩子,所以我对于饭店大厅的烟雾特别敏感和反感。很多时候,会直接招呼服务员过来,请服务员到隔壁桌上提醒一下,别人一般都会识相地掐掉,偶尔碰上特别理直气壮,吵上几句,顿时感觉扫兴。有时候就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动手订个包间。
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想想背后的文化差异,顿时觉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