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间”文化

        给留学生上课时,学到了“包间”这个词。课本上的英文解释是separate room,很多欧美学生看了仍然不明就里,还没等我解释,他们就拿出了自己的电子词典查找。片刻,有法国帅哥举手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中国concept,在法国没有KTV没有KTV包间没有饭店包间。

      我愣了几秒。

      不是因为法国没有KTV没有包间,而是为我们有包间疑惑。到底因为什么我们发明了包间呢?

       中国是一个特别大的人情社会,在这里,公司和公司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往往不在办公室堂而皇之地谈,而是放在酒桌上。大家根据合作关系或者交情的深浅,主动提出合作的东家找一家上档次的饭店,点上一桌子的满汉全席,在看似轻松实则剑拔弩张的酒桌上就把生意谈了,而外人看到的只有热闹的气氛中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很多时候,合作还是商业机密,这样一来,包间显得那么必要。

       欧洲的饭店咖啡店常常很安静,有的只是绕梁的音乐和朋友间的低语。而中国人喜欢热闹。逢年过节总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吃饭庆祝,所以饭店的大厅里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大声聊天大声笑,恨不得全世界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满足。也总有一些大叔大爷顺势掏出了香烟,狠狠抽上两口,在喷云吐雾中放大一下自己的得意和满足。我和我的家人不喜欢饭店的菜,总觉得香得太夸张。偶尔有饭局,又总得带上年幼的孩子,所以我对于饭店大厅的烟雾特别敏感和反感。很多时候,会直接招呼服务员过来,请服务员到隔壁桌上提醒一下,别人一般都会识相地掐掉,偶尔碰上特别理直气壮,吵上几句,顿时感觉扫兴。有时候就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动手订个包间。

       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想想背后的文化差异,顿时觉得很有意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干精,减持
    010ed0d5a362阅读 201评论 0 0
  • 我的灵魂已在今夜苏醒今世可否让我牵到你的手?我将三生三世的眷恋都在这一刻奉献于你的足前这来自三生三世的遥望如同最忧...
    刘汉皇阅读 310评论 0 2
  • 有一种平衡,叫做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其实隐隐为我所谓头衔感到骄傲,但是把雾霾拨开之后,我不愿意...
    匪匪匪夷阅读 3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