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曾国藩一生的五次耻辱
曾国藩年轻气盛,刚直不阿,因而处处碰壁,三次“为众人所唾骂”、三次军事大失败:
三次“为众人所唾骂”
1、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
2、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
3、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
三次军事大失败
1、岳州之败;
2、靖江之败;
3、湖口之败。
曾国荃平生“四大堑”:
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
第二次,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
第三次,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
第四次,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
曾国藩平生的五大耻辱。
一、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
第一次是“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
此次,点醒曾国藩,学习思路改变,醍醐灌顶,融会贯通,次年,终于中了秀才;又一年,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开启曾国藩一世功名的篇章。
二、“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
第二次大辱,曾国藩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另一种是“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
道光年间,内外交困,清政府摇摇欲坠,官员以修修抹抹、敷衍度日的政治方针度日,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满朝皆醉曾独醒,满朝皆浊曾独清。惟曾国藩郁怀如焚。然自知身居翰林之时,他只能读书养望,对国家政治没有发言权。
换帝,曾国藩谏言“日讲”,即加强学习,以本身的振作之气,扭转官场的泄沓之风,同时改革官员选拔办法,使进取之员有机会脱颖而出。此言得到皇帝赞赏,命他详细解释。曾国藩以图明示。然这张图画得相当难看,在九卿中传阅之后,讥笑他“画图太陋”。其实这是因为谏言触及北京官宦的神经,又因看他风头太盛、锋芒太露而引发的自然反应。在曾国藩看来是奇耻大辱。
三、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
曾国藩先后上了《应诏陈言疏》等多道奏疏,希望皇帝励精图治。却被咸丰心束之高阁。曾国藩恼怒,直言批评皇帝。他上了《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
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皇帝勃然大怒,但在大臣的劝阻下,哓哓置辩。曾国藩知直言、谏言都无法使皇帝觉醒。以后奏折仅就事论事。
曾国藩两次挑战“大名大位”的处置,因其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他的人际关系网出现了巨大的破洞,处境愈益孤立。弹劾赛尚阿得罪了一大批人。因此,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此间,曾国藩动辄得咎,精神十分痛苦。
四、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
似乎长沙之辱在曾国藩的记忆中无足轻重。事实:正是这次强烈刺激,推动他克服了那些本不可能克服的困难,练成了湘军。
原委如下:
曾国藩惩治乡间恶霸、流氓,反遭嫉恨,成为众矢之的,原因之一是曾国藩动了别人的奶酪。因为,权力是官员们的眼珠、生命、精神支柱、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得到他人尊敬、巴结、攀附的唯一资本。曾国藩此举断了地方官员利益。
之二,曾国藩不尊重行政程序,视湖南通省官员如无物,更是大伤文官们的面子。
之三,组织团练只有曾国藩一个人,一不要钱,二不要利,只想真正为国家分忧。这就触犯了官场潜规则。这些地方官员,虽然办起正事昏聩糊涂,但是做起坏事来,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因而,惹来一场大风波。
曾国藩出山之后,与湖南官场发生的第一次正式冲突是奏请皇上,得以罢免不听领的长沙副将清德。从表面上看,曾国藩在这次冲突中取得大胜,实际上官官相护,清德的上司、湖南提督(驻湖南最高军事长官)鲍起豹为部下雪耻,伺机报复,而机会也很快就来了。由此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鲍起豹借故与湘团起冲突,曾国藩向鲍起豹发文书,要求他逮捕带头闹事之人,以杜绝私斗之风。鲍起豹假意逮捕闹事之人由曾国藩处置,实则散布谣言,引起绿林军不满聚集示威,满城打乱。此时官员都关起大门,袖手旁观,心中暗喜。等着要看曾国藩的笑话。绿营兵见状,胆子更大,居然开始公然围攻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逃到巡衙,请求帮助,巡衙骆秉章非但不帮助曾国藩,反倒放了闹事之人,连说委屈了。曾国藩气得哑口无言。湖南官员们眼见前一段飞扬跋扈的二品大员这次被狠狠地修理,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当成笑话,四处飞传。一时间,满城都是对曾国藩的讥笑之声。此皆为一辱。
曾国藩本欲奏请皇上罢免骆秉章,几经考虑,决定:不争一日之短长。“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争辩,带着自己募来的湘军,前往僻静的衡阳操练。打几个胜仗给你们看看,那时自会分出高下。这才是挽回面子的最好办法!
曾国藩在五无(无办公地点、无权指、无经验、无人帮助、无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开始操练湘军。自学自筹自建创办水师。与太平军之战,十战十皆,得到皇帝嘉奖。没有前面“长沙之辱”,不会有之后的励精图治和辉煌战绩。
五、曾国藩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的刚愎自用、太过直言使其在江西的数年步步荆棘,处处碰壁。
江西通省官员与曾国藩针锋相对。曾国藩要对商人抽税,地方官员马上也抽,强分一杯羹。曾国藩要任用一个地方上的绅士,地方官就扣住不放,甚至对敢于接近曾国藩的绅士打击报复。
曾国藩参劾陈启迈不但没有使其他江西官员束手,反而让他们变本加厉。接替陈启迈任江西巡抚的文俊行事一如陈氏,江西官员在他的率领下,团结起来,处处给曾国藩下绊子、设障碍。
使曾国藩”积泪涨江”。其中不乏有江西官员的个人素质,导致其步履维艰,也有咸丰皇帝对自己不信任的原因。
此为曾国藩所说的“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的难堪经历。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