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二、次四種(分三科) 辰一、標【復有所餘四種作意。】 第二科「有四種」分三科,第一科「標」。「復有所餘」,又有前四種以外的四種作意。這是標。下面第二是「列」。辰二、列【一隨順作意。二對治作意。三順清淨作意。四順觀察作意。】《披尋記》九五一頁:《復有所餘四種作意等者:三摩呬多地中亦有此四作意,應參彼釋。》 「復有所餘四種作意等者:三摩呬多地中亦有此四作意,應參彼釋」。那裡有解釋這四種作意。辰三、釋(分四科) 巳一、隨順【云何隨順作意?謂於所緣深生厭壞起正加行,而未斷惑。】 這是第三科解釋分四科,第一科「隨順」。什麼叫做「隨順作意」呢? 「謂於所緣深生厭壞起正加行,而未斷惑」。「謂於所緣」就是這位修行人對於所緣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深生厭壞」,深深地生起厭壞心不愛著它。這個色受想行識都是不淨,有很多的過患,有很多的苦惱,「起正加行」就是發起正加行而行,就是修這不淨觀了。修這個麤,觀下地是麤,觀上地是靜。這個麤實在也就是不淨,「起正加行,而未斷惑」。但是欲界的煩惱並沒有斷,雖然是努力地修行不淨觀,但是煩惱還沒有斷,這時候叫做「隨順作意」。巳二、對治【云何對治作意?謂能斷惑。】 第二種叫做「對治作意」。「謂能斷惑」就是你繼續修這個不淨觀的時候,修這如病、如癰、如箭,苦、空、無常、無我這樣修的時候,能把欲界的煩惱斷了,謂能斷惑,這時候叫做「對治作意」。巳三、順清淨【云何順清淨作意?謂心下蹙取淨妙相策令歡悅。】 第三科順清淨作意。什麼叫做「順清淨作意」呢?「謂心下蹙」,這個心下蹙是什麼意思?這個「蹙」,有一點有憂愁的意思。這個修行人今天用功修行,但是這時候心情不快樂,心情有點憂愁。這種勇猛精進用功修行的心提不起來了,心裡憂愁,所以叫做「心下蹙」。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取淨妙相,策令歡悅」。這個時候「取淨妙相」。什麼叫做淨妙相呢?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就是念佛法僧的功德生歡喜心。或者是念施,念這個布施的功德能夠升天,天上有殊勝的境界,那麼就是自己在佛法中已經修過的功德,我有這個功德我將來能夠升天怎麼怎麼地,就是這個增上生一部份,和決定勝一部份,修學聖道的功德。這樣子將來能得到甚麼甚麼樣的果報。從這裡「策令歡悅」,能警策自己使令自己生歡喜心,這叫做「順清淨作意」。可見這個地方用功修行的人有的時候內心會有這件事會「心下蹙」,心裡面有一點憂愁,有這個事情。修行的勇猛精進提不起來了,那麼現在這個「順清淨作意」告訴你,「取淨妙相,策令歡悅」令心歡喜不要憂愁。巳四、順觀察【云何順觀察作意?謂觀察作意。由此作意增上力故,順觀煩惱斷與未斷。】 「云何順觀察作意?」第四個「順觀察」,「謂觀察作意,由此作意增上力故,順觀煩惱斷與未斷」這是前面那個七種作意那個觀察作意。「隨順觀察作意,謂觀察作意」就是由此作意,由此觀察作意力強大的力量故「順觀煩惱斷與未斷」,隨順觀察自己內心的煩惱,究竟是斷了是沒有斷?這就是叫做「觀察作意」。 這個從這些七種作意裡邊看,從這四種作意裡邊看,從前面那四種作意裡邊看,用功修行的人你不要那麼天真,因為你常常修這個戒定慧、修不淨,觀煩惱就不動了。你不要因為煩惱不動真是斷煩惱了,不是的!你還要再仔細地注意自己究竟是斷煩惱?是沒斷煩惱?還要經過考察的,經過一番檢驗自己,經過一番的考驗自己,然後才知道究竟是斷煩惱?是沒斷煩惱?是那麼回事。 所以你靜坐好有一點相應,你要沈住氣,我得到未到地定了、我得初禪了,不是的!你頭一支香坐的不錯,第二支香未必坐得能滿意。雖然有的時候,應該這個時候應該生瞋煩惱,但是沒有生。你不要,你沈住氣你可能不是真實斷了瞋煩惱。不管是貪煩惱也好、瞋煩惱也好、驕慢的煩惱,各式各樣的煩惱,有的時候它沒有動,但是那並不表示你斷煩惱了。所以你要繼續地觀察這煩惱是斷還是沒有斷,要經過考驗才知道。就考驗你自己不知道,佛菩薩會來考驗你。有的修行人會做夢,夢中觀世音菩薩來考驗你,你醒了夢唉呀我煩惱還沒有斷!才知道這回事。所以這個是「順觀煩惱斷與未斷」有這回事的。 所以這個修行這個事情不是容易,不是容易的。所以不要譏嫌人家,你修行這麼多年了你還有煩惱!這句話你不必。當然你這麼說也等於考驗一下也好,但是你可知道修行不容易。 我昨天看見那個法雲雜誌上面那個「那裡清涼那裡去」,那篇文章是誰?屬名王荷。王荷是誰?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他那篇文章我認為是不錯,就是來警策『知道修行了而沒有修行的人』。所以禪宗的人,這是『知解宗徒』其實我們再退一步來說,知解宗徒也不容易。你真能知道這瑜伽師是怎麼修行嗎?誰敢說這句話,『我知道怎麼修行了』,誰敢說這句話?所以『知解』那兩個字,還不是容易俱足的!所以這個事情也可以向道上會,警策我一下也好,但實在來說不容易,不是那麼容易地!(201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