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 尧 舜 禹 但不知道,“皋陶”他是中国的“司法鼻祖”

皋陶(gāoyáo)

属于古代那个时候的人,跟尧、舜、禹一块儿被称作“上古四圣”。他被大家誉为“狱神”,在史学界是公认的“司法鼻祖”

一、神兽断案的千古奇人

您听说过四千年前用独角兽判案的大法官吗?这位可了不得,他养的神兽“(獬豸xiè zhì)”头顶独角,专撞说谎的坏人。

当年尧舜禹三代 di 王都靠他断官司,老百姓尊称他"狱神老祖宗"。可这么厉害的人物,怎么最后连帝位都没坐上就突然死了?今天咱就说说上古第一法官皋陶的传奇人生。(注:獬豸传说见《异物志)


东夷部落走出的司法天才

皋陶这人,身世挺神秘的。山东那地方说,他是曲阜少昊的后代,山西这边则表明,洪洞县的,皋陶村是他出生之地。

依据《史记》的记载他祖先一开始是东夷部落的头领,接着追随尧帝,成为了一位相当得力的重臣。

最让人觉得惊奇的是,他天生有一种,很奇特的容貌——嘴巴形状,像鸟喙,脸色呈青绿色,就像刚削了皮的瓜一般。

假如这种外貌放在现在,或许能把小孩吓哭呢,而且说实在的,古人却认为这是“特别诚信公正”的圣人的特征。

三、独角神兽与五刑开创

老爷子拥有三样擅长的宝贝:有独角的獬豸五部刑法典籍九种品德标准

传闻在他断案的时候,獬豸就蹲在旁边,但凡有任何人撒谎,它便会去顶那个人。

曾有那么一次,两个村子在争夺地界这件事上,闹起了纠纷。这神兽“咔嚓”一声响竟然把那个说谎的老汉顶得,四脚朝天地趴在地上。围观的群众,当场就心服口服了。

他还制定了墨刑(即在脸上刺字)、劓刑即割鼻等五种刑罚,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镣铐能够证明夏朝确实曾经实行过这套制度。

四、治水工程背后的权谋

在大禹治水的成就排序当中,皋陶的确能够排在前三位。

他所设计的“九泽疏导法”,轻松愉快地把洪水引至九大沼泽区域,这样的话,消除了水灾隐患,还开发出许多肥沃的土地。

别以为他只是技术领域的专才。

当时江淮部落对大禹有不少反对情绪,皋陶便带着獬豸四处巡查,见到人就宣传:“你们看看,我们禹王脚底的茧子,比铜钱还厚呢!”就这样他居然让那些持异议的人完全心服口服了


五、离奇死亡的 di 王悬念

眼看他快接替大禹登王位,可史书突有记载,“皋陶死葬六安”。众人皆认为他能活106岁,而且安然离世。

不过经考古发掘,其墓中摆着一根折断的玉圭——先秦时这些物品无疑是权力被夺之象征。况且更让人费解的是,他死后他儿子子竟全被分封至安徽深山老林。这样的话,怎会是正常的退休安置呢?

六、被消失的禅让诏书

《史记》说大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皋陶啊,以后天下就交给你了。"可蹊跷的是,《竹书纪年》里这段变成了"禹囚舜,立皋陶为相”。

考古队于山西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破损玉版之上,隐隐能瞧见“皋陶监国”这四个字。这所谓的“监国”究竟是继位的前序呢;还是表面提升贬降?

皋陶被封到安徽六安的那年,而且说真的,他老家山西竟然突然冒出个“咎繇坟”【jiù yáo fén】,这样的话,当地人至今都还在说,这是禹王给他修建的衣冠冢。(注:陶寺遗址考古报告)

七、三种死法背后的暗流

这老爷子死得还离奇:

1.正版《尚书》记载着“帝禹三年皋陶终”,这听上去好似是寿终正寝不过说真的,回想一下那个时代,人们真的能够活到106岁吗要明白夏商周时期平均寿命仅仅为35岁。

2.阴谋版:《淮南子》偷偷记了句"禹逼皋陶,卒于苍梧",安徽六安到广西苍梧足足两千里,这是流放还是追杀?

3.玄幻版:山西洪洞县老辈人传说,皋陶是被九尾狐附身的妃子毒死的,他死后獬豸对着王宫嚎了三天。

最实锤的证据,在安徽皋陶墓——考古队发现,他的棺材底板有刀砍痕迹,而且陪葬的五个陶罐,全被砸破罐口,这在夏朝,象征着“断子绝孙”的诅咒。(注:六安皋陶墓考古简报)


八、从牢房供到法庭的獬豸

这神兽穿越四千年成了司法界顶流:

商朝监狱要挂獬豸画像,犯人进门先磕三个头。

唐朝御史所戴之官帽,名为“獬豸冠”;而且在遇见贪官之际,它竟然会自行竖起。

清朝衙门口必立獬豸石像,百姓觉得摸它能打赢官司。

现代最高检门口立着3米高的獬豸青铜像,代表"正大光明"。

有意思的是,獬豸形象从独角羊变成麒麟模样,这而且都托了皋陶的福。河南博物院所藏的东汉陶獬豸,嘴里更是叼着个贪官模型,这样的话比现在的反腐宣传还要直接呢。

九、青铜器上的五刑密码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宝贝给传说盖了章:

1.青铜獬豸尊:头顶独角带血槽,专家说这是刑具模型

2.带锁人骨:三具尸骨脚踝套着青铜桎梏,是皋陶发明的"枷刑"

3.玉质墨刑针:针头带墨槽,和《尚书》记载的刺青工具完全吻合

最震撼的是,3号墓出土的骨片之上,刻着“劓刖五百”;翻译过来便是,“割了五百个鼻子以及脚”。这样触目惊心的血腥数字,而且实际上也印证了五刑的真实性。

十、叩问四千年前的真相

皋陶墓前香火至今未断,可烧香的人所求的,早不再是司法公正,有考生求考试能够顺利通过的,有商人求合同能够顺利达成的。

当神兽渐渐演变成招财符,当五刑逐渐演化成现代法律,我们该记住的,到底是那个曾经驯服獬豸的法官,还是在权力绞杀下成为牺牲品的人呢?

个人观点

皋陶的人生轨迹,就像一面青铜镜子一样,不但映照出,华夏法治文明的一道曙光,还揭露了,上古权力场的血腥本质。

这个握着獬豸的司法先驱,最让我震惊的是,他有能够冲破“神判”限制的那种胆量,在整个族群还都深陷在沸鼎捞玉那样的神明裁判里面的时候,他居然敢用脚印勘察来代替巫术仪式。

这种把司法从神权中分离出来的觉醒意识,比希腊城邦的法治启蒙,早了差不多两千年。展现出的超前性,实在令人惊叹。而且这种意识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但历史总爱开那玩笑。

皋陶亲手制定的五刑制度,本是要去取代那野蛮的“以牙还牙”,而且在夏商周时期,它竟演变成了 ku 刑的代名词。

更讽刺的是,他所推崇的“九德”标准成为后世 di 王装饰 仁德的工具,真正践行德政的人,就像他一样,难逃 zheng 治的绞杀。

山西陶寺遗址里,那已经破损的“皋陶监国”玉版尤,像是一份被权力折腾得七零八落的法治契约书。它就那么安静地放在那儿,好像在轻轻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值得深思的是,獬豸图腾的异化。这只本应象征着司法清明的独角兽,在唐代成为了御史震慑百官的装饰,而在清代沦为了百姓求签问卦的迷信符号。

当我在最高检的獬豸雕塑前,看着游客争相去摸兽角以求财运的时候,突然惊觉:皋陶如果泉下有知,或许宁愿要一个没有神兽加持,但人人都能守法的平凡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