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读必然有感

前几日读了点凯文凯利的必然,他指出了十二种持续动作: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它们高度叠加,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我们今后的世界。而我们这个时代,产品将会变成服务和流程,流程是变化的引擎。同时他希望我们在面对各种极力向前的科技时,“以一种警醒的态度来拥抱新科技”,比阻止、否认等退缩行为要有效的多,“我们必须要深度参与,亲身体验,谨慎接受”,才能与科技共行于前路。 

我自己读到2节,第一个形成,第二个知化,

对于形成,我们的归宿会是“进托邦”(protobia),是一种变化的状态,一种渐进式的改进,也是一种温柔的进步。而网络会越来越像一种存在,到2050年,我们会把网络理解成一种场景。

对于知化,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诞生于独立的超级电脑上,网络本身将会知化为一种完善速度惊人的事物。廉价的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更好的算法将开启人类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但其实我们想要的是人工智慧,除了专注、能衡量、专门化,还能够用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的方式思考。在本世纪结束前,如今职业中有70%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取代。但是人类和机器之间将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而非单纯的替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