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day1】控制实验法

用创客贴做的塑料图

▲什么是控制实验法?

①定义: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把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其基本目标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②三对基本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控制组与实验组。


▲进行一项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必须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

②自变量必须能够被很好地“孤立”,即实验环境要能很好地“封闭”起来

③自变量必须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是容易操纵的

④实验过程和程序必须都是可重复进行的,这是实验结果高确定性的基础

⑤控制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特征,必须有高度的控制条件和能力。


▲实验研究的程序:

①进行因果关系的假设

②决定一种合适的实验设计来检验假设

③引入自变量:决定如何引入实验刺激或创造一种引入自变量的背景

④对因变量进行有效的可信的测量(操作化)

⑤预实验(对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进行预实验)

⑥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

⑦随即指派或者匹配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⑧对两个组中的对象进行因变量前测

⑨对实验组的对象进行实验刺激,但控制组无需进行实验刺激

⑩对两个组中的对象进行因变量后测

⑾考察收集的数据,进行不同组之间的比较,运用统计方法决定假设是否被验证。


▲影响实验准确性的因素:

①重大事件的影响

②实验对象心理、生理的发育

③初试——复试效应

④前后环境不一致

⑤实验对象选择与缺损


经典实验设计

即包括了所有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前测、后测、控制组、实验组、随机指派,是最基本也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也被成为“双组前后测模式”。

准实验设计

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者多个条件的实验,由康贝尔、斯坦利在1966年提出,是在更好的实验设计无法进行时所采取的有价值的设计。包括以下三种常见类型:

①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一个实验刺激+后测的实验组&一个仅有后测的控制组,且两组之间不具有相同性)

②仅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仅有前测+实验刺激+后测的实验组,无控制组)

③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仅有实验刺激+后测的实验组,无控制组,最基本)

▲双盲设计

即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实验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即究竟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实验双方都不知道,而是由实验对象和实验人员以外的第三者任意分派的。

▲索罗门三组设计

除了前测的影响之外,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还会产生某种“交互作用”。索罗门三组设计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设计。即在经典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控制组所形成的,这个控制组没有前测,仅有实验刺激和后测

▲索罗门四组设计

除了前测以及前测和实验刺激所产生的“交互作用”之外,实验中还可能存在外部因素的影响。索罗门四组设计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设计。即在索罗门三组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个控制组所形成的,这个控制组没有前测和实验刺激,仅有后测。由于第三个控制组没有前测和实验刺激,他所发现的任何变化就只能是实验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结果了。


在实验中创造两组相同实验对象的方法

一、匹配

即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者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一个分到实验组,一个分到控制组。但在实际中,找到在所有变量上完全相同的两个对象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针对那些与研究关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变量进行匹配,而暂时忽略、放弃那些与所研究的问题联系不那么密切的变量。与此同时,研究的结论应限于一定的范围,留有充足的余地。

二、随机指派

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和实验组中。方法包括①抛硬币法、②单双号法、③排列顺序法。依据概率论,随机抽样选出的两个群体基本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群体,各种干扰变量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两个群体产生影响。虽然随机抽样不能确切告诉我们究竟控制了什么,但是实际上它却几乎控制了一切。


记一个案例防身:“教师的新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升”(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