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断舍离》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我们所居住的地方会投射出我们自身的状况”。
我们的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生活空间,还能反映出我们的心态、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的书桌下方有两个柜子,塞满了各种文件、草稿纸、旧书、不用的充电器等等,有什么东西就往里面塞,没有丰盛感,只有满满的空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废品”,竟还舍不得丢。
那时候我的内心状态也如此,每天都很忙,但又说不出具体在忙什么,什么都舍不得放下,什么都不敢去尝试,在原地焦虑,内心如此,身处环境亦如此,都是无意义的乱堆积。
学了断舍离其实我也没行动,直到有一天一打开柜子,东西哗啦掉出来,我才发现它已经完全塞不下了,干脆,把柜子掏空,东西摆了满满一地,里面竟然还有中学作业本。
一件一件筛选,最后发现,几乎一个柜子的东西都是几年前的、已经不用的,我守着过去的记忆,把自己困在过去。
把这些没用的东西统统扔掉,整理完后,人也轻松不少,有了空间去容纳新事物,我开始思考,我要做什么,我想拥有怎样的生活。
清理物品,让房间更整洁,让空间更清爽,同时学习收纳,维持整理,维护空间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对自身周围环境的秩序要求。
通过物品的数量和收纳,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用什么样的物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断觉察,用实际行动去创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也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