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6月6日,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莘莘学子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尽管离开高考20余载,但是它依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梦里的我依然紧张万分,每次都是时间不够,铃声响起,依然有一道题没做完......
路边的栀子花香,树上的蝉鸣,瞬间将我卷入时间的漩涡,扯回到上世纪末的那年那月,再度忆起那些熟悉的那人那事。
那时候,高考是在每年的7月7、8、9日三天,被大家称为“黑色7月”。教室里没有风扇,更不要说空调,鸦雀无声的考场,大汗淋漓的考生,一边答卷,一边拿着稿纸扇,讲台上放着一盆凉水,一条毛巾折成长方形半搭在盆沿,供考生洗手降温。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没有人去用,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顾不上洗。学生不洗,监考老师也不洗,可能大家都紧张的顾不上吧......
那时候,高考没有那么多仪式。没有旗袍,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一字马......总共就两件事,孩子负责考试,家长负责种地。有条件的家长,骑自行车在校门口等孩子从考场出来,然后带去吃顿好吃的,就再骑自行车回去,临走前叮咛一句:好好考,我走了......
那时候,zhiyuan填报是在高考结束后成绩出来前就开始的。填zhiyuan的依据怎么来?高考一结束学校门口到处都是卖da an的,大家就人手一份,开始对da an,对完以后估算自己的分数,当然有的人估的分数和实际分数相差无几,有的人就会估的过高或过低,分数接近的考生,填报的zhiyuan就比较合适,但是差距太大的考生,填报的zhiyuan就容易滑档或吃亏......
那时候,复读生流行。差1分、差0.1分没上线就是落榜。落榜后就面临两条路,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复读。所以,每个中学的高三都有几个复读班,当然复读班的学生分配也是有潜规则的。比如,成绩离当年的gaokao线越近的,就可以免费复读,而离线越远的,就需要多缴复读费才可以进班复读。所以,每年暑假的时候,那些落榜生里面的上等学生,都很受各学校的青睐,基本上没开学就已经被“预定”了......
那时候,没有手机,但书信盛行。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大家都写信,现在有网络到不了的地方,但是那个时候,却没有信件到不了的地方。每到下课,门卫室的窗台上围满了男生女生,一时间,就听见:谁踏我脚上了,谁扯到我头发了,谁踢我了......乱哄哄地喊叫声中,手是不会停的,这一摞翻完迅速再翻另一摞。就算没有翻到自己的,同班同学的也行,没有同班同学的,那么同级的只要认识就可以。拿上信件,开始骄傲自豪地走到你跟前,那么一晃,你就知道,要拿到这封信,需要给拿信人买一包喔喔奶糖,否则,信件休想拿到手。如果一个同学手里拿了三四封信,同学就会羡慕地在心里想,他今天赚大发了。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假如这个信件的主人刚好是他暗恋或喜欢的女生,那么这包糖是不用买的,他会恭恭敬敬地将信递到女生手里,还要趁机搭讪几句......
那时候,虽简单,但充实;虽拮据,但快乐......那时候,终究是回不去了,剩下的只有这时候......
生命是一场轮回。尽管,我所在的那个时候一去不返,但是,12年后的今天,不出意外的话,蛋蛋将走进她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希望那个时候的那年那月,那人那事,也能给她的生命留下一抹不同的色彩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