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免税?
免税指的是免除商品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这三个部分。
2、为什么有免税牌照的都是国企?
因为免税店免除的是为国家收的税,所以免税店一般是国企,国企拿到利润也能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也。
3、国内的免税店种类
目前国内的免税店主要有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和离岛免税店这三种,以口岸免税店为主,市内免税店目前还特别的少。口岸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这两个性质差不多,只是地理位置不同,市内免税店可以做的更大,顾客逛店的时间也会更宽裕,还没有机场的大额抽头(一般机场的免税店机场要抽走利润的60%以上)。这两种免税店设置的意义就是把一部分出国消费拦在国内,免税店的东西不是谁都能买的,得是出国之前才能买,你在免税店买完之后东西不会直接给你,你要在出境前去口岸提货,当然代购会有别的玩法,而且免税店不止是卖进口商品,也会卖本国商品,只是目前咱们国家大部分卖的是进口货,韩国卖的就一多半是本国货。虽然进口货不是咱们国家造的,但免税店大规模采购的话有议价能力,这样能把商品流通这个环节的钱挣了。这是这两种免税店的意义。
离岛免税店和他们两个不一样,主要是为了促进地区的旅游,口岸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都是要出国才能买,而离岛免税店,就是指你只要离开这个岛就可以买,比如三亚的离岛免税店,你只要去海南一趟,上飞机之前就能去免税店买东西,然后机场提货。离岛免税从这个描述上也能看出比口岸免税要方便太多,目前咱们国家的离岛免税是中国国旅独家经营,虽然中国国旅有很多家口岸免税店,但他一半的利润都是海南的离岛免税店创造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国旅能给到2000亿估值,底部翻倍的原因。
目前离岛免税有限额,每人每年最多买3万块的东西,前几天海南岛的政策把这个限额从3万提到了10万,这也是这几天中国国旅不断新高的一大催化剂。
4、国内免税市场规模
目前国内免税市场大概一年500亿的规模。从韩国来看,目前其免税市场规模是1500亿。预计我国未来免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
市场之大,想象力足够丰富。
5、免税牌照稀缺性外的催化逻辑
免税概念除了研报君一直强调的品牌稀缺性外,近期还有两个主要的催化逻辑。
1)离岛免税及市内店政策有望迎来更大开放。
以海南为例。
本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要点如下:
1.1)免税限额调整至 10 万,商品品类扩容。离岛免税限额从 3 万大幅提升至 10 万,有利于充分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在疫情导致出境受限的情况下,大力促进海外奢侈品消费回流,中长期看限额提高为未来自贸港免税蛋糕做大提高了天花板。商品品类增加有助于提高客群覆盖广度,提升客单价,延长客流的停留时间。
1.2)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 15%征收企业所得税。国旅现在的所得税率是 25%,税率下调涉及到三亚免税城、即将并表的海免和免税批发环节,预计能够增厚公司业绩 5%以上。
1.3)封关前岛内居民消费的正面清单内的商品三税全免,封关后,目录外的商品仅免征进口关税。我们认为岛内居民消费的商品清单应该以平价的生活日用品为主,而离岛免税商品以高档香化、奢侈品(手表、服饰、箱包、皮具、饰品)为主,两者形成直接竞争的可能性比较小。封关后,离岛免税因为实行三税全面,竞争优势仍然较明显。自贸港政策总体上是对免税行业的重大利好。
2)海外消费持续回流是趋势,利好免税市场!
目前,中国消费者为全球奢侈品市场贡献了1/3的销售额,免税渠道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下调进口关税、加强对灰色市场管控,各大奢侈品品牌持续调整国内外市场价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免税消费持续回流。
另外,我国在今年3月已从顶层设计出台,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提供建设土地、融资等支持。
点击下方文字参与抽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