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抱怨,手机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大家都想放下手机,去清静一下。有个小伙伴发起了30天“手机断舍离1小时”的打卡计划。在这30天里,我找到了很多摆脱手机的方法,比如把手机放在很远的地方充电,上下班路上把手机压在书包最底下,睡觉前把手机放在客厅,关静音。
以前,除了苹果更新换代的时候,我很少关注手机,但在这段日子里,却发现手机绝不仅仅是偷走人们的时间那么简单。
不久前,和几个同事相约互相监督,每天早睡。大家一致认为早睡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和早起相比,早睡需要更强的自律和调节能力。起初,我们都不觉得早睡有什么难,顶多是生物钟调整过程中的不适应。但是和同事们执行了几天计划后,大家都发现最大的困难竟然是,身边的人都开始抱怨,晚上找不到我们了。
以前,我很少关注过朋友会什么时间来找我聊天,后来才发现,晚上十点到十一点,是朋友圈和微信群最活跃的时段。我发现让我不能早睡的不是做不完的工作,而是听不完的倾诉和聊不完的八卦。有时候,我明明已经很困了,还是会陪闺蜜聊天到深夜。也有时候,因为害怕被冷落,总是时不时地加入一些可有可无的对话。
与其说我们“手机成瘾”,不如说我们对关系上瘾。
如果你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人格、心智、感觉和关系。你会发现执著是无所不在的,你随时都在企图用一些你喜欢的东西来填满生活,然而这些东西你一向都不缺,所以你其实是以对它们的执著来填满自己。你执著于一个人、另一个人、第三个人,某辆车,别一辆车,不论你执著的东西是物质的、心智的或心灵的,你都不断地在换对象,然而执著的倾向一直都没改变。你永远都想用执著来填满自己,执著本身比你所执著的事物要巨大得多,它在你的生命中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它就是你的主宰,累积执著是很容易的事,你一生都大不断累积它们。—— 《解脱之道》
当我们开始执着,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八爪鱼”的心态,我们想要紧紧地抓住对方。渐渐地,关系不再是人们彼此滋养、互相成长的推动,反而成为了一种负累。为了迫切地想要融入人群之中,人们时常忘记问自己,这一段对话,到底有什么意义。
手机加剧了人们对关系的渴望,当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拥有了更大的交际圈,我们似乎也更难卸下“必须要说些什么”的负担。我们不知道要如何去剪断已经无法再为生命服务的关系,就像电影开始五分钟后,你就知道这一部烂片,但是最终你还是会忍耐着在电影院里坐120分钟,因为过去的付出,我们忽略了未来的意义。
手机,偷走了我们为自己选择的能力。
(二)
公司有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因为人太多,大部分时间没人说话,只有几个活跃分子偶尔分享一下生活感悟,聊聊工作心得,以前一直没有特别关注,直到前几天,一个新人加入了这个群,每天和大家热络地攀谈,沉默许久的群一下子热络起来,很多人在打听这是哪个部门新来的小朋友,后来有个同事悄悄告诉我,这个人是个新来的高管,刚入职一个星期,已经大名远扬,据说她三天里,骂哭了自己的秘书、茶水阿姨和HR。完全无法联想到她在群里谈笑风生的亲和模样。更令人惊讶的是,原来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份,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跟她闲聊着家长里短。
我不知道,每个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参与这样一场对话,也不知道最终每个人都得到了怎样的满足感。或许有人会说,做人何必那么辛苦,随便聊聊,有必要小题大做么?
但是别忘记,你是谁,你将成为谁,都隐藏在你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里。
语言,是一面镜子,会反映我们真实的想法。透过语言,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见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镜子从不停止,也绝不撒谎。所以,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言语都在构建我们的自我认知。当你为自己戴上面具时,你总是第一个感受到排斥的人。排斥制造冲突,冲突会制造痛苦,痛苦又会让我们更加排斥,直到有一天,我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人。
手机,偷走了我们成为自己的机会。
(三)
曾经有一段时间,被手机铃声和震动的滋滋声困扰,于是调成了静音,却发现没有了电话和短信的声音,自己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心中莫名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所有禅修的基础功课之一就是止语。当你不说话的时候,你的心并不会变得安静,相反,它开始喋喋不休。记忆的闸门被打开,那些曾经的背叛和伤害,那些我还不能原谅的人,那些我还无法割舍的感情,如湍急的流水一般汩汩地涌出。我不自觉地抓起了手机......
很多人都是因为害怕独处走入关系中。你或许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排斥去聆听自己的声音。试试看,坐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你就会发现,和自己待在一起是多么的不舒服。思绪纷飞的头脑,局促不安的心跳,都让人不安。
相反,如果我们将自己置身于谈话之中,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忘记自己。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的酒鬼,和因为失恋而滔滔不绝的女孩,其实没有多大区别。谈话,和酒精一样,可以麻醉人的神经。
在喧闹的环境里,我们也常常高估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想起以前公司流传的一个笑话,一个销售部门的主管觉得自己对于部门销售业绩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他总是加班加点,生病了都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医院,直到有一天他病倒住院,部门的业绩却突然提升了。
这是一个笑话,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无度的付出,并不代表存在的价值。我们习惯了以别人为参照物来生活,却将自己迷失在了参照物里,就像我们总是喜欢问,这个世界需要我做什么,却很少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我们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真实的样子,但更害怕自己什么也不是。
手机,也偷走了我们倾听内心的可能性。
其实,手机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创造了空间和距离,让人们学会成熟地看待彼此,学会了尊重和等待,不再要求对方即可的回应。人们也学会了忍耐,不再让情绪失控的自己暴露在激烈的争执和脆弱的情感前。但是有时,人们又轻易地迷失在手机制造的假象之中。它偷走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那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轻易就丢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