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王者荣耀的时候,经常或有人骂我方猪队友,智障。然后被骂的人立即泉水挂机回骂过去。但是大多数时候,那个千里越塔送人头的就只是个碰巧做完作业的小学生而已。我常常在想,真正的智障应该不会跑来打游戏吧?而且智障被人骂智障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他被骂了以后会想到要怼回去吗?
我也仅仅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真正意义上智力有问题的同学。小学二年级,有个很胖并且脸颊总是泛红的女孩,数学考试只考了20几分,全部的判断题她都打叉,这样会多得一些分数。她总是在课上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吃巧克力。其他同学也喜欢捉弄她,把她所有的考卷在全班传阅,放学后跟在她后边起哄。我虽然不在欺负人的阵营里,但也是一名吃瓜群众,对他们的行为没有制止。但通常即使是老师,对这种事情也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把这当成是小孩之间普通的打打闹闹,而不是值得重视的校园霸凌行为。大概正常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之后,家长会找学校理论,而智障儿童的家长可能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里受委屈了。他们被霸凌往往真的就是被彻彻底底地无视了。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之后,和智力残疾的人是彻底没有交集了,毕竟教育制度已经把他们和智力正常的学生隔离了。
有时候我也会幻想,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一天是否会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智力障碍的人恢复正常,就像让盲人恢复视力一样呢?而他们拥有了正常智力后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他们会不会想要去立刻报复那些欺负过他们的人呢?他们还记得是谁欺负过自己吗?
曾获1959年度雨果奖的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智商70的弱智查理通过接受一次医疗实验,智商迅速飙升到了185,成了不折不扣的天才查理。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因为智力问题,他从小受尽歧视,父母因为他的治疗费争执不下而最终分居,亲妹妹也讨厌自己,成年之后,他被抛弃到寄养中心,在面包店做着送货的工作,偶尔也会被同事捉弄一下。成长过程中可谓是伴随着耻辱和嘲笑。
而现在他智商185,可以轻松学会20几种语言,可以在几天之内掌握一门别人要几年才能够掌握的高深学问,甚至可以写出名留青史的钢琴曲。这样的天才,是不是就是成为人生赢家,从此幸福快乐每一天呢?但和很多天才的宿命一样,查理能够理解晦涩的数学哲学,却不能破解人心的运作方式。
要说智障和天才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大概就是命运赋予的同等重量的孤独。作为智障,他没有能力融入社会,被视为社会的负担,受尽排挤。而天才,凡人没有能力理解他,大多数人也不喜欢天才带来的压迫感,他只能远离芸芸众生,独自钻研古奥的真理。最终,医学实验失败了,天才查理又回到原点,去了寄养中心,曾经的天才经历就宛如一个短暂的梦。
作者丹尼尔凯斯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在描绘智障查理向天才查理转变的心路历程中,对于人物内心的感受,出现的童年的梦境,记忆以及类似人格分裂的体验,刻画得都非常细腻真实,合乎心理学的逻辑。而在讨论超级智力的话题时,作者没有像别的类似的小说一样,极力去渲染天才智力所带来的优越和奇妙体验,或者天才运用超级脑力怎样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期待,而是聚焦到智力与人性的辩证关系上来。因此读完这本书,触动我的,更多的还是关于社会应该怎样看待弱智群体和医学实验应该遵循怎样的伦理法则。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极重度智障的儿童是否有接受教育的价值?”这个提问看似温和有理,不像质疑残障人士的存在是否有价值那种问题,那么尖锐和偏激。但是隐藏在发问者背后预设的立场和论据却让人十分担忧。因为智障儿童缺乏认知和思维的能力,所以智障儿童没有受教育权利。因为他们会浪费社会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没有接受教育的价值和必要。在书中,在特殊学校里,有个智障女孩,她的家人不得不给她做绝育,因为她总是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用糖果或者冰淇淋进行诱奸,为此她已经生了三个孩子。在现实中性侵智障女性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大家对此的反应却有些淡漠,立案调查也很困难。如果我们的教育,告诉智障儿童要保护自己,如果我们的教育,告诉正常人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残障人士的生命价值,那么这样的罪行即使不会被根除,也应该会得到减少。反之如果觉得智障儿童没必要占有教育资源,这样一路道德滑坡下去,不知道会给他们的原本不幸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更大的灾难。
医学实验的伦理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究竟能不能用医疗技术提高一个人的智力?现在我们可以换肾脏,装假肢,做整容,是不是同理,我们有一天也可以给大脑做整形做强化,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呢?毕竟大脑也只是一个人体器官嘛。还是我们应该像对待克隆人一样,限制这方面技术的应用呢?当然,要是有一种技术能把全部的智障儿童都实验改造成天才,他们的父母肯定很愿意的。而望子成龙的一般家长肯定会反对,这无疑让他们的智力一般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想想前段时间的关于聪明药莫达菲尼的报道,仅仅是因为这种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人的精神注意力和10%的记忆力,名校当中就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服用,完全不顾这种药物潜在的副作用和长期的危害。那要是真的发明出了能够永久性提高智力的聪明药,恐怕为之疯狂的就不仅仅是家长和学生了。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引发了我对人工智能的质疑。记得在《攻壳机动队》里,机器人塔奇克马在开始具备初步的自我意识之后,就在看这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而当它们发展出个性的时候,就被人类销毁了智能。大概人类也觉得,赋予机器以智能,就如同上帝主动把禁果塞到亚当和夏娃的嘴里,太愚蠢和危险了……
都说科幻小说是未来的预言。《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写于1957年,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治疗智障的医疗技术,大脑改造技术也还没有广泛运用。但无法断言未来是否会有类似的发明存在,也不知道这种技术将会怎样改变世界。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提醒我们,智力如果不和人的情感相结合,将会是场彻底的失败和灾难。无论技术多发达,伦理都不是能够被无视的底线。一个社会不应该仅仅看重智能和效率,更应该关注的是情感和良心。只有这样,无论你是天才还是白痴,都不会被孤立和排斥,都能够得到尊重和理解。这才是人类美好未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