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也开始了秋天的连阴雨。
每次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路上的车流量都大得惊人。
雨+第一天上班早高峰,要是再晚起 15 分钟,就足够把buff叠满,拥堵情况比平日早高峰翻倍。
车外的空气凉且潮湿,车内玻璃上的雾气不停的聚集。
不开冷风,前后左右模糊一片。
开了冷风,车外面 9 度,车内制冷开到 20 度,不知道会不会对车的空调系统造成损坏。
只能边走边吹玻璃,吹完就关掉,循环往复。
送完少爷已经 7 点整,恰好是公交车道的启用时间点。
原本在最右侧车道行驶的私家车,此刻都像接到了无声的指令,纷纷打起转向灯,小心翼翼地向左并线。
原本还算通畅的三条车道,瞬间被压缩成了两条,车流也立刻从之前的平稳流动,变成了龟速爬行,几乎是一步一挪。
距离上班时间还早,所以我完全不会焦虑。
跟着车流慢慢走,好心态是保证行车安全最好的“刹车片”。
骤降的气温,最高只有 11 度,创下了今年气温的新低。
上班第一天,秋意便以一场连绵的雨宣告了它的存在感。
灰蒙蒙的天光透过湿漉漉的玻璃漫进来,空气中漂浮着清冷而新鲜的气息。
这场雨不大,却细密如丝,织成一张无边的网,将整座城市温柔地笼罩。
通往食堂的路被雨水润得发亮,倒映着路边渐黄的梧桐叶和匆匆而过的人影。
裤脚不可避免地沾了一圈湿凉,鞋子踩过浅浅的水洼,溅起细碎的水花,却意外地不觉得狼狈,反倒有种久违的松弛感。
办公室的窗户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水汽,指尖一碰便留下清晰的印记。
雨滴在玻璃上缓缓蜿蜒,画出一道道不规则的痕迹,像是天空随手写下的诗行。
整个世界仿佛被这场雨按下了慢放键,喧嚣被过滤得只剩下雨声和远处模糊的车鸣。
忽然觉得,这样的雨天或许是份特别的礼物——它用一份宁静包裹住重返工作岗位的烦躁,又用一丝清冷让人静下心来,认真迎接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