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古镇——梅村

我中学就读于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要不是因为在梅村中学读过书,说起"梅村"这个词,我想大家会和我一样,第一个联想到的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作者吴梅村。不过可惜吴梅村是太仓人,太仓离得不算远,但确实不在梅村。 梅村是个镇,镇路口有一个高高矗立的牌坊,上书"江南第一古镇"六个大字,颇有些古风。从我上中学之后就一直熟视无睹,并没觉得什么不妥。后来到了北京上学,与诸位同窗说起这个"第一",竟无人知晓!

古镇牌坊

古镇古不古,关键还是看历史。梅村镇的历史我没有考据过,但是按照以前老师所讲的情况来看,大致也有几千年的岁数了: 话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对于年代我历来记不住),商朝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其统治者称周太王。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泰伯,贤良有德,有口皆碑,二儿子仲雍,小儿子季历(伯仲叔季,古人排行有序,非常好记)。老三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周太王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说姬昌可以兴周。人有五个手指头都不一样长,偏爱某个孙子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后来证明姬昌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喜欢归喜欢,周太王明着把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还不止一次地反复讲。这下孝顺的泰伯心里就犯嘀咕了:父亲说姬昌可以兴周,啥意思?为了不让父亲为难,泰伯趁周太王生病的时候,托词去采药,离家出走,跑到了现今的江南。泰伯不光自己跑,而且千方百计把二弟仲雍也说动一块儿走了。那时候的江南可不是后来富庶的鱼米之乡,尚处于不开化状态,被称为蛮夷之地。泰伯最后跑到一个叫梅里的地方定居下来,教导当地人民种稻养蚕,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梅村。若干年后周太王死了,泰伯回去奔丧,大伙儿让他继位,泰伯坚辞不受,让位季历,自己回到了江南;又过若干年季历也死了,他又回去奔丧,大伙儿又让他继位,他又坚辞不受,成全他侄子姬昌做了后来的文王,自己又回到了江南。

泰伯庙

泰伯在江南的丰功伟绩,那真是一句两句说不完,但是大凡人出了名,就什么好事都往他身上按,未必都属实,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吴文化开创始祖的泰伯和泰伯遗风,一直为当地人所传颂。

泰伯像

梅村中学,紧挨着的是梅里小学。两个学校的对门隔一条路,就是泰伯庙,里面陈列着历代后人的歌颂字句,也有太史公的天下第一世家。当然也少不了泰伯像和吴国历代君王。泰伯庙不大,古朴,甚至简陋,平时香火也不盛。只有到了每年正月初九的庙会,才人头攒动,让人举步维艰。以至于全市其他学校在每年正月初九入校的时候,梅村中学为了避开庙会,必须延至初十开学。 除此之外,古镇并不显露出古风,但是如果想去崇尚一下历史和文化,聪敏的你,一定不会错过江南第一古镇——梅村!

后记此文成于多年以前,今日去梅村,故地重游,发现物非人也非,与文中描述已有出入。2012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某一天。我们就这样各奔东西了。从此不再见面。 我们都在怀念。怀念刻在时光上的故事。 某一天。我们都学...
    Neuro_annie阅读 124评论 1 5
  • 浅黄细碎的柔软花儿生长在枝叶间,聚拢成团儿,依次垂下来,在阳光下散发出温暖柔和的光点。 园博园(4月)自然观察: ...
    骞葆阅读 768评论 3 2
  •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是我写书评以来拿到最厚的一本书,因为厚只有在空闲的时候翻看一下,这本书已经再版14次,从...
    小暖乔乔阅读 490评论 0 0
  •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感觉天气冷了好多。早晨羽菲上学时让她穿小皮鞋,她非要穿布鞋,结果今晚回来鞋和袜子全都湿了,一双脚...
    羽菲傲霖阅读 136评论 0 0
  • 一切可以妥当的一定会妥当!准备迎接奇迹!简单想,认真行! 一、发掘空性 每天早上孩子上学出门后老公都会开电视看深圳...
    belivePossible阅读 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