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职称评定尘埃落定了,自然几家欢喜,几家忧愁。虽然今天我是个局外人,但是我毕竟也曾身落网中,个中滋味尝遍。正是因为感同身受,也就不由自主地跟着欢喜,跟着忧愁。欢喜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评上了;忧愁的是,一些很优秀努力的人落选了,因为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相关,眼前的或远方的。
我不喜欢评职称,不喜欢曾经的美丽可爱悄然隐匿。平日里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人儿,一遇到评职称就立刻像换了个人似的——斤斤计较,分分必争。而且,还得时时盯着分数紧随其后的战友。有人说,评职称的人们像斗鸡一样,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可是,我觉得评职称的人更像一个侦查员或是卧底,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明处暗处,全要掌握。可怜!
我不喜欢评职称,不喜欢将人分个三六九等。老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自律,自我要求很高的群体。随着教育日渐被重视,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正是这些内内外外的因素,老师们根本都不敢懈怠,不优秀都难。可是一经评职称,老师们必然要被分出个一二三来,因为名额有限啊。我们不倡导给学生排名,怕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可是现在却要自己给自己排名。可悲!
我不喜欢评职称,不喜欢为自己的付出明码标价。虽然不喜欢什么“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老师就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什么“爱护了他人的孩子,却忽略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老师却是个非常懂得奉献的群体。 既然是奉献,我们自然是不求回报的。可是,现在我们却要为自己的付出赋分,而且多多益善!难道我们正在做的不是我们曾经不屑乃至鄙弃的吗?就像《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
身在局中,不喜欢,又能奈何?
远离评职称?可能有洒脱之人,只怕多数是牢骚之语。因为职称确实关系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职业尊严,比如发展平台,比如利益获取,再比如面子好看,头衔好听,等等。
可是,评职称的名目太繁琐了,条条框框太多了:从师德到荣誉,从获奖到业绩,从论文到课题,而且标准还不唯一……难的很!
目前,我不想考虑这些,不想让我的工作提前被标价。以后,或许,大概,我还会纠缠其间吧,毕竟还有吸引我的东西在,无论物质还是精神。
也许,不久的将来,职称评定就取消了也未可知!毕竟,职称评定不是教师成长的必须。毕竟,我们面对的未来越来越好。
我相信食指的“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