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家在我们那个小镇子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从小我完全没有感觉过缺钱,还时常有多余的零花钱借给同学,而在同学归还时总是再三推辞,理由是“我觉得大家同班就是兄弟姐妹啊”。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依然大言不惭跟人说:“我觉得为了钱工作是非常悲催的。”
我心理上跟钱似乎是完全没有交集啊(这令人捉急的财商)。
对钱有感觉,还是近年的事。一是我世面见得多了,知道自己“穷”了,另一个是,我终于直面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真正“看”到了钱的巨大作用。而这种“看到”继续发展,就是看到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存在。
根据那个有名的“中国最新社会阶层划分模型”,9个社会阶层中,我来自可怜兮兮的 6、7级家庭,属于名副其实的中下层人民、人数众多的草根阶层。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卑微的确凿证据。
加上,爸妈身边曾经家境远不如自己的朋友们,中年以后纷纷显富起来,大兴土木盖别墅的有,闲来无事周游欧洲列国的也有,他们的子女也各种出息,张三年纪轻轻,靠自己在一线城市市区连买了几套房子,家中养着几个保姆。李四留学回来直接进了大型事业单位,在黄金地段购入大宅…而我们,父母因为早年投资失败,不能让我们有所传承,我们自身似乎也依然没有发迹的迹象,即使同为研究生毕业,当年借助家庭力量找到比我好的工作的同学也多了去了。我小时候曾经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就这么便瓦解了。
似乎挺失落的?然而,这样子比较,这个角度看问题,有意义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管钱多钱少,不管身处哪个阶层,或许,也不管能力大小,为了实现自我、达成人生目标,该付出的努力实质上是一样的,不是吗?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要拼尽所有,来求得所欲。基础差,或许最终到达的高度低点,基础好,或许能到的高点,那又如何,毕竟,过程的努力,性质是一样的。所以,基础薄弱又如何,层属低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