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怕的,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知敬重的民族是可悲的。英雄他们是用来敬重的,是用来缅怀的。英雄是中国精神的脊梁,更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终”的意思是去世,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这一章的大意是说慎重对待父母的死亡,按时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于归淳厚了。这里强调的是为政者,如果能够以身作则尽孝父母,追思先祖,以礼侍之,以诚待之,那么老百姓就会受到影响,这里的民风就会自然醇厚。这里讲到了为政者的榜样之力。
明代张居正:“丧也,尽其礼;祭也,尽其诚,而其德亦归于厚矣。此可见孝者,人心之所同。君者,下民之表率。欲化民成俗者,可不知所以自尽也哉。”张宰相也看到了后辈对于先贤致礼尽诚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君主更是要以身作则,如果君王做到了这样何愁民风不淳?
宋·代朱熹:“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朱熹意思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对于已逝的仙族闲人,我们容易把他们忘却。如果我们能做到有始有终,始终敬畏我们的先祖,那么改变教化,实行仁政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孔子、张居正、朱熹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榜样的重要性。如何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他也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第一个善始善终,第二个追思先贤英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件事情,我们真的很难做到有始有终。习近平在讲话的时候曾经也引用过《诗经》当中的话:“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只是说咱们生活当中很多事情开始很容易,但是想把它坚持到最后却会很难。所以说坚持下去才是做一件事情的关键所在。滴水能穿石,稻草能压死骆驼,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坚持。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个人,不能看他此时此刻一时一刻做了什么,而是要看这个人一直在坚持做什么事情。相信坚持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一件事情。但是也是最难做的事情。所以夫子有了慎终,并非人人能坚持到最后,越到最后这个事情越难。
第二点是追思先贤英雄。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我们为什么要去敬重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们持续坚持下去的一个信仰。他们内化成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肉。让我们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不至于迷失自我。我时刻要把先贤铭记在心里,以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来指引我们。当我们自觉的去向英雄和先贤靠拢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就在受到教化,一颗被教化的心灵,更纯粹更淳厚。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慎终追远也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家里来,然后走出家,最后回归家。指引我们出发和回归的,永远是我们内心里对于先祖的崇敬。所以慎终追远,让我们找到了每一个人的根,让我们前行的路更加明确,让我们回家的灯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