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处理
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Python内置了读写文件的函数,用法和C是兼容的。
读写文件前,我们先必须了解一下,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所以,读写文件就是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对象(通常称为文件描述符),然后,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从这个文件对象中读取数据(读文件),或者把数据写入这个文件对象(写文件)。
读文件
要以读文件的模式打开一个文件对象,使用Python内置的open()
函数,传入文件名和标示符:
>>> f =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r')
标示符'r'表示读,这样,我们就成功地打开了一个文件。
如果文件不存在,open()
函数就会抛出一个IOError
的错误,并且给出错误码和详细的信息告诉你文件不存在:
>>> f=open('/Users/michael/notfound.txt', '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OError: [Errno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Users/michael/notfound.txt'
如果文件打开成功,接下来,调用read()
方法可以一次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Python把内容读到内存,用一个str
对象表示:
>>> f.read()
'Hello, world!'
最后一步是调用close()
方法关闭文件。文件使用完毕后必须关闭,因为文件对象会占用操作系统的资源,并且操作系统同一时间能打开的文件数量也是有限的:
>>> f.close()
由于文件读写时都有可能产生IOError
,一旦出错,后面的f.close()
就不会调用。所以,为了保证无论是否出错都能正确地关闭文件,我们可以使用try ... finally
来实现:
try:
f = open('/path/to/file', 'r')
print f.read()
finally:
if f:
f.close()
但是每次都这么写实在太繁琐,所以,Python引入了with
语句来自动帮我们调用close()
方法:
with open('/path/to/file', 'r') as f:
print f.read()
这和前面的try ... finally
是一样的,但是代码更佳简洁,并且不必调用f.close()
方法。
调用read()
会一次性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如果文件有10G,内存就爆了,所以,要保险起见,可以反复调用read(size)
方法,每次最多读取size个字节的内容。另外,调用readline()
可以每次读取一行内容,调用readlines()
一次读取所有内容并按行返回list
。因此,要根据需要决定怎么调用。
如果文件很小,read()
一次性读取最方便;如果不能确定文件大小,反复调用read(size)
比较保险;如果是配置文件,调用readlines()
最方便:
for line in f.readlines():
print(line.strip()) # 把末尾的'\n'删掉
file-like Object
像open()
函数返回的这种有个read()
方法的对象,在Python中统称为file-like Object。除了file外,还可以是内存的字节流,网络流,自定义流等等。file-like Object不要求从特定类继承,只要写个read()
方法就行。
StringIO
就是在内存中创建的file-like Object,常用作临时缓冲。
二进制文件
前面讲的默认都是读取文本文件,并且是ASCII编码的文本文件。要读取二进制文件,比如图片、视频等等,用'rb'
模式打开文件即可:
>>> f = open('/Users/michael/test.jpg', 'rb')
>>> f.read()
'\xff\xd8\xff\xe1\x00\x18Exif\x00\x00...' # 十六进制表示的字节
字符编码
要读取非ASCII编码的文本文件,就必须以二进制模式打开,再解码。比如GBK编码的文件:
>>> f = open('/Users/michael/gbk.txt', 'rb')
>>> u = f.read().decode('gbk')
>>> u
u'\u6d4b\u8bd5'
>>> print u
测试
如果每次都这么手动转换编码嫌麻烦(写程序怕麻烦是好事,不怕麻烦就会写出又长又难懂又没法维护的代码),Python还提供了一个codecs
模块帮我们在读文件时自动转换编码,直接读出unicode:
import codecs
with codecs.open('/Users/michael/gbk.txt', 'r', 'gbk') as f:
f.read() # u'\u6d4b\u8bd5'
写文件
写文件和读文件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调用open()
函数时,传入标识符'w'
或者'wb'
表示写文本文件或写二进制文件:
>>> f =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 f.write('Hello, world!')
>>> f.close()
你可以反复调用write()
来写入文件,但是务必要调用f.close()
来关闭文件。当我们写文件时,操作系统往往不会立刻把数据写入磁盘,而是放到内存缓存起来,空闲的时候再慢慢写入。只有调用close()
方法时,操作系统才保证把没有写入的数据全部写入磁盘。忘记调用close()
的后果是数据可能只写了一部分到磁盘,剩下的丢失了。所以,还是用with
语句来得保险:
with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as f:
f.write('Hello, world!')
要写入特定编码的文本文件,请效仿codecs
的示例,写入unicode,由codecs
自动转换成指定编码。
小结
函数
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你已经知道Python提供了许多内建函数,比如print()。但你也可以自己创建函数,这被叫做用户自定义函数。
你可以定义一个由自己想要功能的函数,以下是简单的规则:
1.函数代码块以 def 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
2.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之间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3.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4.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5.return [表达式] 结束函数,选择性地返回一个值给调用方。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 None。
def functionname( parameters ):
"函数_文档字符串"
function_suite
return [expression]
函数调用
定义一个函数只给了函数一个名称,指定了函数里包含的参数,和代码块结构。
这个函数的基本结构完成以后,你可以通过另一个函数调用执行,也可以直接从Python提示符执行。
如下实例调用了printme()函数: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 定义函数
def printme( str ):
"打印任何传入的字符串"
print str;
return;
# 调用函数
printme("我要调用用户自定义函数!");
printme("再次调用同一函数");
参数
以下是调用函数时可使用的正式参数类型:
1.必备参数:
必备参数须以正确的顺序传入函数。调用时的数量必须和声明时的一样。
2.关键字参数:
关键字参数和函数调用关系紧密,函数调用使用关键字参数来确定传入的参数值。
使用关键字参数允许函数调用时参数的顺序与声明时不一致,因为 Python 解释器能够用参数名匹配参数值。
3.默认参数:
调用函数时,缺省参数的值如果没有传入,则被认为是默认值。
4.不定长参数:
你可能需要一个函数能处理比当初声明时更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叫做不定长参数,和上述2种参数不同,声明时不会命名。
匿名函数
1.python 使用 lambda 来创建匿名函数。
2.lambda只是一个表达式,函数体比def简单很多。
3.lambda的主体是一个表达式,而不是一个代码块。仅仅能在lambda表达式中封装有限的逻辑进去。
4.lambda函数拥有自己的命名空间,且不能访问自有参数列表之外或全局命名空间里的参数。
5.虽然lambda函数看起来只能写一行,却不等同于C或C++的内联函数,后者的目的是调用小函数时不占用栈内存从而增加运行效率。
递归
在函数内部,可以调用其他函数。如果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身本身,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
举个例子,我们来计算阶乘n! = 1 x 2 x 3 x ... x n
,用函数fact(n)
表示,可以看出:
fact(n) = n! = 1 x 2 x 3 x ... x (n-1) x n = (n-1)! x n = fact(n-1) x n
所以,fact(n)
可以表示为n x fact(n-1)
,只有n=1时需要特殊处理。
于是,fact(n)
用递归的方式写出来就是:
if n==1:
return 1
return n * fact(n - 1)
上面就是一个递归函数。可以试试:
>>> fact(1)
1
>>> fact(5)
120
>>> fact(100)
9332621544394415268169923885626670049071596826438162146859296389521759999322991560894146397615651828625369792082722375825118521091686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L
如果我们计算fact(5)
,可以根据函数定义看到计算过程如下:
===> fact(5)
===> 5 * fact(4)
===> 5 * (4 * fact(3))
===> 5 * (4 * (3 * fact(2)))
===> 5 * (4 * (3 * (2 * fact(1))))
===> 5 * (4 * (3 * (2 * 1)))
===> 5 * (4 * (3 * 2))
===> 5 * (4 * 6)
===> 5 * 24
===> 120
递归函数的优点是定义简单,逻辑清晰。理论上,所有的递归函数都可以写成循环的方式,但循环的逻辑不如递归清晰。
使用递归函数需要注意防止栈溢出。在计算机中,函数调用是通过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每当进入一个函数调用,栈就会加一层栈帧,每当函数返回,栈就会减一层栈帧。由于栈的大小不是无限的,所以,递归调用的次数过多,会导致栈溢出。可以试试fact(1000)
:
>>> fact(100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stdin>", line 4, in fact
...
File "<stdin>", line 4, in fact
RuntimeError: 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解决递归调用栈溢出的方法是通过尾递归优化,事实上尾递归和循环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把循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尾递归函数也是可以的。
尾递归是指,在函数返回的时候,调用自身本身,并且,return语句不能包含表达式。这样,编译器或者解释器就可以把尾递归做优化,使递归本身无论调用多少次,都只占用一个栈帧,不会出现栈溢出的情况。
上面的fact(n)
函数由于return n * fact(n - 1)
引入了乘法表达式,所以就不是尾递归了。要改成尾递归方式,需要多一点代码,主要是要把每一步的乘积传入到递归函数中:
def fact(n):
return fact_iter(n, 1)
def fact_iter(num, product):
if num == 1:
return product
return fact_iter(num - 1, num * product)
可以看到,return fact_iter(num - 1, num * product)
仅返回递归函数本身,num - 1
和num * product
在函数调用前就会被计算,不影响函数调用。
fact(5)
对应的fact_iter(5, 1)
的调用如下:
===> fact_iter(5, 1)
===> fact_iter(4, 5)
===> fact_iter(3, 20)
===> fact_iter(2, 60)
===> fact_iter(1, 120)
===> 120
尾递归调用时,如果做了优化,栈不会增长,因此,无论多少次调用也不会导致栈溢出。
遗憾的是,大多数编程语言没有针对尾递归做优化,Python解释器也没有做优化,所以,即使把上面的fact(n)
函数改成尾递归方式,也会导致栈溢出。
使用递归函数的优点是逻辑简单清晰,缺点是过深的调用会导致栈溢出。
针对尾递归优化的语言可以通过尾递归防止栈溢出。尾递归事实上和循环是等价的,没有循环语句的编程语言只能通过尾递归实现循环。
Python标准的解释器没有针对尾递归做优化,任何递归函数都存在栈溢出的问题。
练习题
购物车程序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 Created by master on 2018/5/16 14:22.
import os
import pickle
class ShoppingCart(object):
goods_list = [
{"name": "电脑", "price": 1999, "no.": "0"},
{"name": "鼠标", "price": 10, "no.": "1"},
{"name": "游艇", "price": 20, "no.": "2"},
{"name": "键盘", "price": 90, "no.": "3"},
{"name": "显示器", "price": 600, "no.": "4"},
{"name": "内存条", "price": 500, "no.": "5"},
{"name": "SSD", "price": 300, "no.": "6"},
{"name": "秋裤", "price": 100, "no.": "7"},
]
users = [
{"username": "a", "password": "123", "salary": 0, "bought": []},
{"username": "b", "password": "123", "salary": 0, "bought": []}]
current_user = {}
file_path = "users"
# 开始
def start(self):
self.load_users()
if self.login():
if not self.current_user["salary"] > 0:
self.input_salary()
else:
self.print_goods_list()
self.buy(self.search())
else:
self.start()
# 输入薪资
def input_salary(self):
salary = int(input("输入您的工资:"))
self.current_user["salary"] = salary
self.print_goods_list()
goods = self.search()
self.buy(goods)
# 购物
def buy(self, goods):
if goods:
if goods["price"] > self.current_user["salary"]:
print("余额不足!")
else:
self.current_user["salary"] = self.current_user["salary"] - goods["price"]
print("购买成功,剩余余额:%s" % self.high_light(self.current_user["salary"]))
self.current_user["bought"].append(goods)
self.buy(self.search())
self.save_bought_goods()
else:
print("所选商品不存在,请重新选择")
self.buy(self.search())
# 保存购买记录
def save_bought_goods(self):
if os.path.exists(self.file_path):
with open(self.file_path, "rb") as users:
saved_users = pickle.load(users)
for user in saved_users:
if user["username"] == self.current_user["username"]:
user.update(self.current_user)
with open(self.file_path, "wb") as users:
pickle.dump(saved_users, users)
else:
with open(self.file_path, "wb") as users:
pickle.dump(self.users, users)
# 加载用户列表
def load_users(self):
if os.path.exists(self.file_path):
with open(self.file_path, "rb") as users:
self.users = pickle.load(users)
else:
with open(self.file_path, "wb") as users:
pickle.dump(self.users, users)
# 查询商品
def search(self):
no = input("输入商品编号(no.):,按e退出。")
if not no:
print("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return
if no == "E" or no == "e":
self.save_bought_goods()
exit("退出购物")
else:
for goods in self.goods_list:
if goods["no."] == no:
return goods
# 输出商品列表
def print_goods_list(self):
for goods in self.goods_list:
print(goods)
# 用户登陆
def login(self):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login_user = None
if not username or not password:
print("用户名或密码不能为空")
return
for user in self.users:
if user["username"] == username and user["password"] == password:
print("登录成功!%s" % username)
self.current_user = user
self.see_log()
login_user = user
if not login_user:
print("用户不存在或密码错误")
return login_user
# 查看购买记录
def see_log(self):
print(self.high_light("------------------"))
print(self.high_light("当前用户:%s" % self.current_user["username"]))
print(self.high_light("已购买:%s" % self.current_user["bought"]))
print(self.high_light("余额:%s%s" % (self.high_light(self.current_user["salary"]), "元")))
print(self.high_light("------------------"))
# 高亮显示
@staticmethod
def high_light(content):
return '\033[0;31m' + str(content) + '\033[0m'
if __name__ == '__main__':
cart = ShoppingCart()
cart.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