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情人节,有些同学放弃了陪老公吃饭、看电影的时间,老公愿意送他过来,以前去别的地方学习总是会觉得没有必要,不要去,自己看书就可以了。
而来这里的六个月成长,他的生活在不断地改变,心情在不断的放松,内心也越来越有力量,以前过一段时间就要找老公吵一次,发泄累积在心里面的不愉快,现在却越来越多的能够接纳老公和孩子。爆发的周期越来越长了,冷战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
当孩子去参加军训,学校需要写信,自己就把内心的那份笃定和平静、坚定、自信送给了孩子,没有了之前的焦虑、教导、罗嗦。
这也许是妈妈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就是妈妈活出了真正的自己,不再将焦点放在外在,这样孩子感觉到了自由,先生也感觉到了自在,这就是为什么来到亲密关系的人越来越幸福,而且可以成为别人的幸福顾问。
我们好像都没有去为别人解决问题,只是去带别人看见那个真正的自己,不是那个从小被信念约束被模式束缚的自己。问题下面的核心信念,固有的模式一旦改变,以前呈现出来的问题自然不再存在。
如果直接就问题来解决的话,我们就会成为生活中的救火员,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而且总是很难去满足,总是对现状不会满意,总觉得如果先生怎么样怎么样的就好了,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如果我达到了某一个目标的话生活就会好了。
有家人分享,当自己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 ,其实并没有满足,内心也没有真正的快乐,反而多了一份恐慌和不安,因为我们总是把快乐投射在未来,却忽视了其实生命是由每一个当下组成的,只有生活场景才是由过去、未来组成,由头脑思考出来的。
来学习的每位家人都是放弃了家里的事情, 放弃了娱乐的时间,来到了每周一次的成长小组,就是在不断地训练跟自己的感受连接,只是跟身体的感受连接,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在思考对方应该怎么做,问题要如何解决。
只要我们带着自己的核心信念,外面的人都会支持我们在同一种模式下生活,对方的反应是跟自己的互动模式有关的。
有些同学迟到了很久却还是愿意赶过来,需要每周一次的成长,不只是倾吐心事,宣泄情绪,而是训练自己的觉知,当我们在生活中带着觉知,临在,我们就不会被幻象带偏了,不会被雾霭遮住了眼睛,不会陷入情绪的思考里面出不来。
每周一次的成长,大家都是从各种各样的事情中抽身出来,就是为了给自己心灵的种子浇水、施肥,一点一点地收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昨天晚上的焦点,这位家人所有的决定都来自于别人,好像从来没有为自己去想过,没有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老师问他,这种又爱又恨,既有一份依赖,又想远离的那种爱恨交加的感觉在小时候的家里熟悉吗?
只要我们没有超越信念,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来支持我们去体验从小就携带的信念,我们会一直在这个模式里面不断的重复,我们会在外面找一个坏人,觉得就是因为这个人才让我的生活这么糟糕。
在老师让她在现场选了两个人代替自己的母亲和先生,说出了内心一直没有去面对的那个伤痛,“我很害怕让你知道,其实我是很需要你的”,“我很害怕让你知道我是不被爱的。”
当再一次面对自己的不被爱,回想起这一生来的模式,就是在不断地重复旧有的模式,当我的内心有一个不被爱,我就会在外在创造一个来伤害自己的坏人。
从小的时候因为感觉到自己不被爱,不想去面对这个伤痛,所以也选择远离父亲,好让自己不要去面对这个不被爱,在婚姻中,为了不去面对这个不被爱,选择逃离自己的婆婆,却也就在这份逃离中,埋下了深深地隐患,因为想远离这个伤痛,把自己武装成工作狂,不是工作就是加班,不是加班就是学习,就是不想回到那个让自己感觉浑身不舒服的家,同时也把孩子送去了全托,只要孩子没回家,自己就可以有理由不回那个让自己很不舒服的家。也就是这样疏忽了家庭的经营,整个家庭也就是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个家庭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
哪怕是推开了这么多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只要内心那个不被爱的伤痛还在,儿子还是可以刺激到自己的那个不被爱,孩子的一句话也会让自己特别的容易起反应,所以当我们被生活逼到了墙角,我们是可以选择叫停的,我们可以花一点时间去面对这个伤痛。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肯定需要很多的训练,训练自己跟感受连接,跟故事脱钩,把注意力从头脑的思考带到身体的反应上。
只要是泡在这个亲密关系体系的
家人,从量变到质变,从面对小刺激不起反应,到面对大刺激也更快的容易让自己从情绪中跳出来。
既然是需要训练觉知,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迷惑,这就需要有体验的,专业的老师来带领,不只是在成长小组,还在课外。
因为我们的成长是在红尘中修炼,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也会在每次的成长小组后,家人们也就围着老师,迟迟不肯离去,当然那种赶着时间,踩着点来又踩着点走的家人自然就少了一份这样的机会。
昨天的读书会有家人分享,原来《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这本书自己是读不懂的,是需要活出来的,只有在有体验的老师的指导下,带自己去感受,而不是停留在文字上面的知道,智慧变成文字,已经有不一样了,是需要有体验才能看到字里行间闪耀的智慧。
这位学员说:以前总是听别人说要去面对内心那个伤痛,可是自己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也体验不到,原来是要自己放下头脑的思考,放下对故事,对结果的执着,放下对外在的期待,将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将注意力从头脑的分析拉到身体的感受上,只要头脑还在思考,就连接不上内心的感受。
因为注意力只会在一个地方。
这就像游泳,当你没有体验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去放松自己。当自己还没有体验的时候,是不可能相信就这么简单就可以改变,大道至简,真正训练出来觉知却不容易,总会有些人因为各种的原因会要离开,这也可能是生命还需要一些另外的尝试,看上去最遥远的路,却在真正上路,找到感觉的时候发现这是一条光明大道,在前期的黑暗摸索中却觉得这条路漫漫又长远,还是选择一条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看是一次就能够拿到收获,可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而选择心灵的成长,自己的情绪成熟了,是怎么样也不会再回到原来的那个样子。
不过当我们的觉知还没有被训练出来的时候,只是蜻蜓点水,有一些体验,还不能自己独自去和感受连接,就会慢慢地远离了自己的觉知。
这就像一门外语,需要一个环境和氛围,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在练习的时候需要自律,老师只能带你来到某一个点,跳不跳水,只能自己决定。越诚实面对感受,与故事脱钩,越成长得快,越执着于故事,执着于解决问题,就没有接受当下的整个状态,也就没有选择成长,接受让我们成长,拒绝跟我们受苦。
每个人来到生命之路的岔路口时,他到达的不是一个做决定的点,而是一个臣服或接纳的点。每个片刻,在真相中,都是完美的,唯一阻碍我们看到这点的,就是我们把这个不完整的点,投射到了这个片刻。
下一期的周一成长小组,在学员们的提议下,不休息一次就继续走下去。还有小数几个名额大家可以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