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叔的思考
李子柒一个很有名的自媒体网红,以拍田园生活成名,据说YOUTUBE上的播入量排名第一,每天有几百万美元进账。人红事非多,人们对李子柒的暴红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正能量的说法:李子柒网红届的一股清流,对外文化输出的楷模。一种是比较不那么正能量的说法:对农村生活过度的粉饰,拍出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农村,背后有很大的团队炒作。
首先关于正能量之说,看李子柒的视频是一种享受,她满足了人们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下南山”的生活美感,她的视频让人从普通的枯燥的生活找到细微之处的美感。从她的视频中,你能体会到每一个经过她手的东西都像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视频细节的处理能让人感受到花开的声音,栗子在炒熟的那一刹那爆开的声音,清水冲刷过青菜后那种更嫩的绿。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种视频给了人们不曾感受过的东西,看李子柒的视频仿佛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灵动了起来,把每个让人忽略的细节都拎出来细细的打磨欣赏,让万物都有了灵,你可能会发现一根挂面原来如此可爱,一颗玉米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种视频的美感的感受像看一部宫崎骏的动画,像看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大家都知道宫崎骏的动画美的让人觉得活在童话里,那种生活的画面只能画才能画出来,舌尖上的中国拍出来美食的效果通过拍摄后让人很有食欲,可是有很多人现实中吃过后觉得也没什么好吃的,听说很多美食的广告视频都是通过假的食品道具来完成拍摄的,为了就是突出食物的观感满足人们的眼睛,达到引人购买的目的。现在大街上的每个餐厅也是这样,你进入一家店,看到菜单或者店里招牌菜的宣传海报,很是吸引,结果点了之后菜上来了,你会有点失望,现实和图片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让人想起了方便面广告,人们好像永远也吃不到广告中的方便面。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出现了另一种说法:李子柒过度粉饰农村生活,拍出的不是一个真正的农村,那只是通过某种拍摄手法所美颜而来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方便面广告”生活。他们之间的不同是一个是在卖方便面,一个是卖文化。他们运用的实则是同一种营销手段。只是有的钱能赚得高大上,没有让你感受到任何的金钱的铜臭,而且还让你觉得自己的灵魂受到的升华,同时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看了方便面广告和真实的方便面后,理智告诉我们不能把广告里的东西当成是现实,虽然广告很假但也没有人站出来进行批判,有人说记者和广告都是神奇的操纵者:****他们导演、虚构物品或事件。****他们对其“重新诠释后才发货”,在此范围内,他们毫不客气地对其进行建构。因此,如果要就此进行客观评判,就得用神话范畴来考量:此物非真非伪。你说广告不是真的,但他确实通过影视或者方案的技巧展示出了他的真实性,而你说他是假的而在真正的接触中没有广告中说的那么好。
然后这就引发了两个问题的考虑:
广告商们相信自己所做的吗?(他们会得到一半的宽恕)
消费者们,实际上,不相信广告吗?(他们会得到一半的救赎)。
有人就这两个问题做了回答,劝导和神化并不完全出自广告的不择手段,而更多的是由于我们乐意上当受骗,与其说它们是源于广告诱导的愿望,不如说是源于我们被诱导的愿望 。才能不并在于发现公众是如何上当,而在于发现公众是如何喜欢受骗。广告既不让人去理解,也不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在此意义上他所说的并不代表先天的真相(物品使用价值的真相),那么我们就能够从心底里不去计较广告中非真的东西,而方便面确实还能抗饿味道还是可以的, 这也是消费者不去计较的原因吧。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按前文所说李子柒的视频与方便面广告是同一种东西,即然人们不去质疑方便面广告那么怎么会有人去怀疑真实与否,是人们对农村刻板的印象?****接受不了李子柒视频中农村的美好?
我想了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李子柒的广告目的不是显性的,它被深深的包裹在“美”和“无功利”中。我们细想那些视频拍摄真的是“无功利”性的吗?并非如此,李在拍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养活了大批的人。就像一部电影它虽然在宣传一种“真善美”或者一本书在讲着有关于人性和哲理的东西,但他即然成了一种商品,那么赚钱就是他的目的。****而李想隐藏这一块,把自己架空,她抬的越高赚得钱就越多。这是看到真相的人所不能沉默的原因吧。你说那是一种嫉妒?我觉得不是,我觉得那种一种提醒,让那些崇拜李子柒的人回到现实中来,不要信以为真的觉得有人真的过上了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下南山的生活。”方便面始终都是方便面,广告再好,也不能当主食。
当然一个只在乎高大上,而不在乎产品真正质量的广告,它即使可以迷惑一段时期,但消费者始终都会有醒悟的一天。一个价值的输出也是这样的,没有实际的意义的价值很快就会被人淡忘,这就是网红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