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人物
福贵(主人公)
有珍(福贵妻子)
凤霞(福贵女儿)
有庆(福贵儿子)
二喜(福贵女婿)
苦根(福贵外孙)
春生(福贵战友)
前段时间,和人闲聊时,因为一时口误,稻盛和夫的《活法》,被我说成了《活着》,没想到他听后很自然的问我,是余华的那个吧,由此,我知道了《活着》这本书。
书中由“我”,一个去乡村收集民间歌谣人,在田地边偶遇福贵,听他说他的一生经历,文章中从福贵的角度,介绍福贵年轻时的荒唐事,家业败光,父死,全家走向清贫,后来去城里给生病的母亲请大夫,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回家后,发现母亲去世,女儿因高烧无钱医治变成了哑巴。福贵一家人疲于奔命,可生活依旧清贫,为了改变,送儿子去读书,后来儿子因献血过多而死,他献血的对象——校长,是县长的夫人,而县长,是战场上和他一起经历过生死的春生,这样的关系,让他面对害死自己儿子的凶手时,什么都做不能做。后来终于给自己的哑女找到一个城里的好女婿,本以为女儿可以生活的幸福,没想到产后大出血,女儿去世,只留一个外孙,生活是冷的,就连不多的温情也随着女儿的去世而消失。不多久,福贵妻子因病去世,从此城里乡村,只剩福贵、女婿、外孙三人相依为命。几年后,女婿在工作中出了意外,和福贵儿子、女儿死在了同一家医院。祸不单行,不幸接踵而至,心疼发烧的外孙,福贵给他煮了豆子吃,外孙却因吃了过多豆子,胀气而死。后来,福贵买了一头老牛,茕茕孑立,残喘度日。
福贵是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祖上积累下来的家业,经过他爹和他的败坏,最终在他手里败光了。书中福贵爹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后来又说:“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啦。”福贵爹说完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想来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将自己祖上积攒的家业败得一干二净,虽然家业是在自己儿子手里败光的,但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想着自己老了却还不得善终,一家子人就要开始受苦了。更难以承受的是这样突然被迫接受从有到无的事实——从此徐家就连一只鸡也没有啦。读来令人唏嘘。笑不是因为开心,哭却是因为真的难过。笑着笑着就哭了,这种感觉我想许多人都曾有过吧,虽然我不曾有过福贵爹这样的遭遇,但是,因为同理心,这是一种可以感觉得到的体验。
福贵年轻时做过的那些荒唐事,随着祖上家业的败光,随着自己爹的意外去世,渐渐的变成了过去。从此,他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疲于奔命。可是,人生中的不幸和意外纷纷向他袭来,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的生活依旧清贫,孤苦无依的福贵,最后终于攒够了买牛的钱,他去买了一头很老的牛,他和他的牛一起,开始一起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主人公的遭遇是所有苦难的集合,我们许多人都比他幸运多了。欠了徐家一条命的春生没有活下来,文化大革命中,不堪折磨的春生自杀死了,他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命运给了福贵一个苦难的人生,当厄运不断袭来时,他没有被打垮,他依然活着。这便是《活着》之于我的意义,当不幸来临时,你没有被打垮,你就是强者。
一本好书带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这个物欲横流、快速消费的时代,能主动屏蔽外界干扰,安安静静的读一本好书已然非常难得,感谢自己的内心还有这样一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