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读书方法:
①通读法:我是如何培养思考框架的【读领域内的经典书,反反复复读,读通,读透,读烂】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没有扎扎实实读几本书形成思考框架,书读得越多头脑越乱,脑袋里完全是糨糊,今天听这个人说有道理,明天听那个人说也有道理,到最后就是没有自己的道理。
找一个领域内的两三本书,老老实实反复读几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反思、总结。突然有一天,就开窍了。
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的方法论底子了。
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反复系统读通几本经典教程,再陆续进化。
2011年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时还是有缺陷,经常被别人的逻辑谬误绕进去,于是我就开始系统学习如何阅读和思考,当时是先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来又看《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这一看我才发现,在发达国家的高中就需要普及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我到30多岁大脑依然一片空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只能开展行动】做读书笔记,做读书PPT,和朋友交流,尝试用批判性思维写微博……到了2013年,大概能够建立自己的批判性阅读、思考、写作的框架了。
有时间可以先系统读一读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作品,耐着性子多读几遍,一辈子受益。
②树读法:我是如何去做主题阅读的
如果觉得某个方面有必要了解学习,我至少会看十本同类书籍,然后仔细想想那些专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我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
各种方向的好书多读几本,读它几百本,是人生的重要积累。
一般我决心要做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是准备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M:要做就做到极致,不温不火地很没意思。生活也是,不要做了被温水煮的蛙仔,还乐在其中。】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我就必须先建立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有哪些需要我去学习的问题。
③图读法:我是如何去啃硬书的
做思维导图(把作者的思维画成导图);更高阶段是做读书笔记PPT
好的PPT必须能把书里面的思想用图形结构化显示出来,这才叫水平!
读书笔记有三种做法:1.摘录精华,做警句体,适合心灵鸡汤书;2.梳理框架,图文讲解,适合学科体系的书;3.切入角度,重点讲解,适合结合现实吐槽的书。
要做文学作品的PPT,应该做成文学赏析的形式,围绕书做外围分析,例如书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书的口碑、逸闻花边,这才是可以考虑的方向。(如对于《平凡的世界》,可以围绕下列方面展开:作者路遥的故事,此书的传奇性(销量和影响力),为什么这本书能影响一代人?简单介绍主人公的经历,分析他代表了当时怎样的人?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发?我们如何在平凡的世界去努力做一个不平凡的人?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④框读法:我是如何读经管书的
用自己学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逻辑,然后写出书评。
⑤炼读法:我是如何读畅销书的
⑥逆读法:我是如何读“传道书”的
⑦抄读法:我是如何读“大牛书”的
⑧仿读法:我是如何读工具书的
⑨诵读法:我是如何读文艺书的
⑩闲读法:我是如何读快餐书的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第一步: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一些观点。
第二步:快速通读一遍,我的习惯一般是速读。
第三步:看到启发性或者精彩的单元,马上停下来做记录。
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做完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PPT。把文字内容视觉化,往往也完成了你对这本书理解框架的重构,完成了你对这本书内容最后的内化过程。
模仿作者的思维,写类似的文章,或者尝试用作者的思维推导其他的现象。
如何选择读什么书:
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阅读层次不同,方法不同,不适合去攀比。有些人读书读得多,但一直停留在阅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的层面上,读得多未必收获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所以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代社会,一个成年人,一个月读两本口碑还不错的书是很有必要的。
合理搭配四类书: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闲书
专业书:每个人都得懂一门技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这一类方向的专业书你得通读,不管是经典原著,还是最新趋势,你都得长期跟踪学习,不要指望每本买回来的书都是干货,只要能让你在现有基础上收获一些,都是值得阅读的。这样的专业书,你每年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看几本。
视野书:只有一种专业思维的人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能用不同维度去解释现实中的现象。要了解其他的思维模式,打开看世界的视野,主要靠读点其他专业的杂书。
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
什么都懂一点儿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
有些书你不喜欢,是因为缘分没到。【别焦虑,随缘吧】
别人的经典阅读体验未必就适合现在的你,如果你发现所谓经典好书你读不进去,又不是你的专业必修书,不必强求去读,放一放,等以后缘分到了再读。一辈子都没有缘分也没有关系,人类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每个人能汲取一小部分就已经受用无穷了。
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即便是一些理论性的书,也要主动结合现实来思考,这也是最最重要的。
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读书这件事,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了,成为一套方法论了,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了,也许才是自己的。
看书只能打开视野,解开思维盲区,但是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必须通过行动。
年轻人读书应该考虑是否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这个是无法通过网络阅读系统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