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世上多少方鸿渐,随波逐流过一生

网络图片

最近因疫情在家读书,我想到高中时买了这本书,于是翻出来认真读完。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这就是我读这本书之前对这本书最深的印象,读了书之后,才发现书里引用了一句英国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还引用了一句法国古话,“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样看来,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描述成围城不无道理,不止婚姻,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网络图片

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用着家里的钱在国外求学,懒散四年,回国前买了一个假的博士文凭糊弄家人与岳父(未见面的亡妻的父亲),在船上和鲍小姐有过一段短暂的一厢情愿的感情,这一年,他27岁,除了打嘴炮,一无所长。

到了上海,方鸿渐靠着岳父在银行里做事,在与苏小姐(文执)接触的同时喜欢上了她的表妹唐小姐(晓芙),最终苏小姐伤心嫁人,方鸿渐心生畏惧而放弃唐小姐,与岳母关系闹僵,借着朋友赵辛楣的关系到三闾大学教书。

又一年后,因赵辛楣离职到重庆做官,且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鸿渐又回到上海凭借赵辛楣的推荐在报馆某得一份工作,回上海前与孙小姐(柔嘉)结婚。四个月后,任性离职,婚姻分崩离析.....

网络图片


方鸿渐的人生,似乎是一个减函数曲线,一出场便是高光时刻,与鲍小姐打情骂俏,得苏小姐赏识,但也仅此而已。

他心里是个老好人,在去三闾大学的船上主动说到为孙小姐讨回路费;但也懦弱,在有机会全力追求唐小姐的时候,打了退堂鼓,也许失去了另一种人生。

他在文学上有几分才华,但又达不到大师水平,白白浪费了四年求学时光,这几分才气也只有在吵架时能用上,假如他在国外勤修苦学,或许又是不一样的人生呢。

他初入社会,能力不足,选择随波逐流,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于是,被生活玩弄,步入婚姻、社会、人生的围城里。

网络图片

我读完这本书后,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是“方鸿渐”。有记忆以来,我的人生似乎只有两样东西,家人与学校教育。我一直待在家人与学校构筑的象牙塔里,没有真正地进入社会,当然,也快了。问题在于,我能应对步入社会时遇到的问题吗?我自信自己不会向方鸿渐那样随波逐流,我会努力学习生活,努力融入社会,努力接近自己的目标。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人在生活中感到沮丧的原因就是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当我真正意识到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时,我才会坚定不移得走下去,如此,我才能避免随波逐流吧。

网络图片

读完围城,品尝了方鸿渐的百味人生后,我愈发地赞同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旧热爱生活。生活很残酷,现实很残酷,可我依旧要努力,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林柯榕树下~原创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对于读书这个神圣的事情更是如此。上学时读过的《围城》似...
    林柯榕树下阅读 2,867评论 37 76
  • 一 于你于我来说,方鸿渐是我们在书本上的影子,你我是他在现实中的映射。 二 《围城》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理想,后部...
    KarMa_VVJ阅读 584评论 0 5
  • 帮你读书系列:《围城》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文学价值自不必多说。小说以30年代的留学归国的方鸿渐为主角,既讲了他...
    fe3654babd41阅读 1,542评论 1 6
  • 上学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 哥哥早我两年进学堂,村小离家不到五分钟的脚程,如果是你追我赶的跑趟子,估计两分钟就到家了...
    一只暴躁的小仙女阅读 689评论 0 2
  • (无题) 每逢在日子里挤出空闲 我就会远远的避开喧嚣浮躁 去开发那些琢磨不透的句子 也会想起撩拨心窍的诗 室内空间...
    简书影子阅读 2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