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决策的有两大障碍:
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思维盲点是指我们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我们准确看待事物,让我们得认知和理解事物能力有差异,它会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没有识别规律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自我意识是指潜意识得防卫机制,它使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这源于内心最深处得需求和恐惧
如:需要被爱,害怕失去别人的爱
需要生存,害怕死亡,
需要让自己有意义,害怕自己无意义
以上需求源自大脑里的一些原始部分,它都是大脑的颞叶里的构造,而颞叶是处理情绪,这些区域是你感知不到的,所以我们几乎不可能理解它们需要什么,是如何控制你,它会简单化的处理事物,做出本能反应,渴望赞誉,把批评视为攻击,会产生戒备心理,尤其在涉及到完美性进行评价时(较低的层次)
高级意识源于大脑皮层,叫做前额皮层,它比大多数其他物种大,清醒地感知到自己做的决策,应用逻辑和推理,被称为大脑的执行功能(较高层次)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是因为较高层次的你战胜了深思熟虑较高层次的你
较低层次自我:像经过训练的斗犬,始终保持战斗意识,被内心各种隐蔽动因控制,无法理性解释你的行为,
较高层次自我:想把事情搞明白,绝不允许想要自己正确得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
头脑封闭是指,我们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善于探究其他人的上想法,只是一心想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
头脑开放,首先承认自己有盲点,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的更准,接受他们试图指出的危险或者机会确实存在,有效的探析,各种不同观点和不同不同可能性,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愉悦的探究事实,做出最佳决策
1.封闭:找到问题所有答案 开放:找到问题所有答案,提出正确问题并向聪明人请教
2.封闭:不愿意考虑与他们已经得出的结论不相符的信息 开放:听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让自己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
3.封闭:知道所有答案没有任何缺点 开放: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答案,承认自己的缺陷和盲点,试图了解多克服缺陷和盲点
4.封闭:只“产出”(表达想法和制造东西),不“吸纳”(学习) 开放:重视“吸纳”(学习)“,产出”(表达想法和制造东西)在后
5.封闭: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无所谓,顽固不理性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开放:考虑其他人的理由,高度接受自己错的可能性,鼓励其他人告诉自己错在哪里
6.封闭:相信总是拥有最好的答案 ,只从自己视角看问题 开放:不只是从自己视角看待问题,客观看待事物,承认自己拥有最好答案的可能性很小,要经过他其他人拷问,才足够确信
我们生活中好多时候都在上演这种封闭的思维,总想让别人相信自己是对的,从来不去弄明白到底谁是对的,不断的在现实中去闯南墙
“两分钟法则”:两分钟内不要打断对方,让对方有时间把想法说清楚
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是自己的颞叶压过自己的前额皮层,较低层给控制了较高层,让自己没有逻辑思考
当遇到问题时,找到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总结一套自己的方案,这点自己这段时间刚好经历过,前天父亲突然没有血压,听不到心跳,而且喘得很厉害,肚子胀的特别大,我去的时候门诊的医生在给检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去医院检查,母亲很平静,没有接医生的话,只是又找了个别的看的比较好的医生来给爸爸看看,最后的结论是不行了,我们都很清楚,父亲躺了六年了,各个器官都开始衰竭,现在又是疫情期间,医院是一个特殊之地,去了只能留一个人在哪里照顾,父亲的情况一个人照顾根本是不行的,早晚都在走到那一步,权衡之后没有采用第一个医生的建议去医院,而是在家对于表现出来的症状吃药,十二点的时候父亲身体不再难么凉,第二天出现高烧,血糖高,根据这个情况又让医生给挂吊瓶,但是血压心跳都还是没有测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医生又来给测了测,能测到一点了,而且肚子不再那么大,第三天和第四天进本都平稳下来,回想一下,如果当时去了医院,结果可能就是两个了,父亲再一次的挺过来了。
这样的事情在亲情面前自己经历过好多,其实自己很羡慕人家父亲都很健康的人,我内心一直都自责自己当年的幼稚,因为不懂得还要向别人去请教,向有经验的人去取经,只是盲目的听从医生的,最后才知道,当时医院的治疗情况是,治疗血栓治疗不了血糖,治了血糖治疗不了血栓,所以导致父亲入院后第三天病危,之后转院才得以保住性命
经历了那么多,年轻的棱角也磨平可好多,也通过这几年跟着老师学习,看到自己身上很多盲点,骨子里有些高傲,现实又些自卑,越来学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学习成长是一生的根本
如何做到极度开放
1.自己坚持一个观点,当别人挑战该观点时,会产生心理痛苦,尤其涉及某种缺点的时候,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看着它,感受身体,念头,还有心里的感受,每当它们出现时,提醒自己这些都是头脑封闭迹象(情绪关照)
2.记录一些自己在哪些方面,因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东西而做出糟糕的决策(标注)
3.一定要客观,从吵架模式转换到提问模式(反省)让自己慢下来
4.停止为你的观点辩护,接受可信任的其他人的观点(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