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竞教结合”努力培养理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招生与毕业人数每年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年代不那么具有竞争力,如何把理工科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目前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工作为主线,依托良好的理工科专业教学、科研与实验基础,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课外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以创业带就业,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1党政协同推进,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学院在最初就要明确以院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院领导和各系中心主任为组员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任主任,成员由辅导员和各系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老师组成。工科类学院同时要确定“挑战杯”、“互联网+”和专业类竞赛为今后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三大重点工作,每学期还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和统筹推进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学院创新创业工作。
学院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在制定各项制度和措施时,对师生组织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活动获奖者给予较大的政策倾斜,如在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各类先进个人、综合测评、专业分流、推免研究生中给予酌情加分或优先考虑,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建立和完善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保驾护航 2.1平台建设为基础。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要借助平台才能开展,所以平台建设就是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基石。学院可以借助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联合会(简称:科联)、单片机协会、光电信息协会、实验技术与管理协会、人工智能协会和航模协会等学生课外学术组织,营造良好的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氛围,在做好学生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成为了学院-教师-学生的桥梁纽带。同时建立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众创空间和人工智能创新工作室等双创工作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各学术组织依托各自场地和设备,全方位开放给学生进行各类项目、实践和竞赛服务,为学生“走出宿舍,走进团队,走进项目,走进竞赛”创造了良好条件。 2.2学院投入为保障。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学院应加大此方面的支持,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学校各部门学生创新创业经费,以及校企合作资源的投入,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2.3政策体现为推力。学院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时,应对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活动获奖者,可在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各类先进个人、综合测评、专业分流、推免研究生中给予酌情加分或优先考虑,政策的倾斜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 探索和优化活动模式,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3.1项目与竞赛相并进。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学院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学院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立项,立项包含校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攀登计划、学院科技创新项目等。学院以省级以上竞赛和项目为重点,院内科技创新竞赛和学术培训为基础,鼓励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2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可以采取分类指导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业知识普惠教育”、“创业人才重点培育”和“创业精英提高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使学院大批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教育,形成学院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采取分类指导和重点培养,密切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度面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焊接大赛”、“智能小车大赛”等比赛,并依托单片机协会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培训,还可以要求对各类科技创新项目都要求项目组成员要有低年级同学参加,以此形成以旧带新的良性循环;对高年级学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和各级项目立项;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 3.3 创新与创业相融合。在注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每个学期都应举行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系列讲座和培训,邀请优秀创业团队成员对学生积极动员引导,并指导实践培训,“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4双创与学风相促进。以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创新创业活动促学风建设,以期形成上半年“电子科创月”,下半年“电子科技节”的品牌特色。通过引导大多数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走出宿舍,走进实验室,学生在钻研过程中不断深挖专业知识,以自身为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周围同学,营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另外,学生通过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会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不足,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反过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又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同学。这样以点带面,就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4 结语
学院学生课外实践和创新创业方面有优势,还应把工作做实做细,凝练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品牌,要将以高水平理工科学院建设为目标,围绕三全育人工作目标,进一步凝练创新创业工作特色,不断提升理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1首先是要党政协同推进,不断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鼓励专任教师在第一课堂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师在学业辅导、科研创新、生涯指导、人生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专任教师培养创新实验型人才的长效机制,推进专任老师多元育人。
4.2不断完善学院科技创新创业体系,以竞赛为抓手,找准符合我院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方向,理顺现有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不断完善学院科学、规范、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集中财力人力在高级别的重点项目和重量级赛事中,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锻炼、学到知识。
4.3探索更加有效的学生与指导老师、学院与校友之间的沟通平台和方式方法。试行“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电子工程师沙龙”等举措,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邀请校友回来就创新创业、就业规划、学术交流等领域与学院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加强学院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家长联系机制,更好发挥家校联动育人作用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目标[4],以加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能够使大学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日后的就业发展中脱颖而出,这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的需要所做出的改革[5]。综上所诉,要想大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院就应注重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探索并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大批学生能够接受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教育,同时应该鼓励同学自主创业,加强实践活动,借助创业来带动就业,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