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三大案,又称晚明三大疑案。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之统称。这三件疑案导致了晚明朝堂党争加剧,从而使得皇权式微,某种程度上,亦是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的催化剂,而这三大案都与同一个人相关---朱常洛。
朱常洛,明神宗万历皇帝长子,也即后来的泰昌帝,庙号明光宗。万历十年八月生于慈宁宫。朱常洛的出生,对于万历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意外”---明神宗朱翊钧自万历六年册封皇后后一直无子嗣,在其某次敬谒其生母李太后时,一时兴起私幸李太后宫内一侍女王氏,而后王氏便有身孕。起初,万历对此事甚为忌讳,不太敢承认此事,但由于内起居注记载了此事,又有临幸王氏后赏赐的实物为证,再加上李太后思孙心切,最后万历不得已才勉强承认此事。而后册封王氏为恭妃,并于万历十年八月生下皇长子朱常洛。自此,晚明三大案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弹梃击案
一、起因
如前所述,朱常洛为其父万历偶幸宫女所生,因此万历是不愿意承认他的,又由于万历没有子嗣,而在众多妃嫔中,有一郑氏贵妃,十四岁入宫,其美貌而又聪明机警,通晓诗文,敢于毫无顾忌的挑逗和嘲讽万历帝,于是在入宫两年后便获得了十九岁万历的青睐。这初恋的感觉使得万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并在这一生中都对郑氏极为宠爱。
在朱常洛四岁时,郑贵妃生下次子朱常洵(其长子夭折),随后郑氏借机向万历请求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承诺此事,两人共同祷祝并在道观庙宇中共同起誓。虽然万历对郑贵妃颇有此情不渝的意思,但立朱常洵为太子是有违宗法的,自古立储君遵循的都是“立长不立贤”的原则,因此万历此举为此后的诸多矛盾埋下了隐患。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早在朱常洛出生的第一年,便有给事中(明朝谏事制度下的一种言官,只有七品,但官小能量大,可以弹劾很多事情,类似监察官员)上书万历,请求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虚与委蛇,敷衍了事,迟迟不肯答复。另一方面,万历专宠郑贵妃上下皆知,这引起了朝臣的猜疑与强烈反对,纷纷上书指责后宫干政,将矛头指向了郑贵妃。此事愈演愈烈,到最后不得不由李太后出面,质询万历帝,万历被逼无法,值得说出“彼乃都人之子”(他是宫女的儿子)。此语一出,李太后的盛怒而言“尔亦都人之子!”(你也是宫女的儿子!),这就很有意思了,万历也知道自己是由宫女所生,但在这种巨大心理压力下输出这种此类“肺腑之言”,抛开政治斗争的角度不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万历对于自己的出身是自卑的,而且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某种程度的认知上的心里障碍,我个人认为这是他在心理上不愿承认朱常洛的主要原因,因为从朱常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而这是他想要逃避的。
二、经过
无论怎样,在朝臣的苦谏下,在李太后的威压下(来自奶奶的神助攻,孙砸,奶奶爱你,mua~),万历帝终于在万历十九年同意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身居高位的女性是记仇的,也是善于争斗的,而且更可怕的是,身居高位的女性往往也是长跑型选手。
在天津蓟州,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派太监营制佛寺,烧制砖瓦(有明一朝都比较推崇道教,尤其自嘉靖之后,而嘉靖更是修真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附近有居民向其出售柴火而从中获利。万历四十三年四月,一位资质平平、相貌平平、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张差同志,卖掉自己的田地买木柴出售给这家国营砖瓦厂,结果在这月,其所买木柴却被无故烧毁。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这位乡镇企业家(在古代,田地几乎为普通人家生活之根本,以明末土地兼并的情况来看,一般的农户是没有田地的,更多的是佃户,是贫农,因此,以其出售田地而做转手生意的情况来看的话,应该是具有乡镇企业家的规模的)感到绝望而又投诉无门。
一个月后,其邻居马三道,李守才(后来查明二人为白莲教一个分支---红封教的信众),其姐夫孔道,让他跟着郑贵妃宫中派出的、亦为负责营造佛寺的太监庞保进京上访,并且庞答应事成之后给其30亩地,并住在太监刘成于宫外的别墅中,每日供应酒肉。几日之后,刘成带着张差进入紫禁城,并交给其一根枣木棍(屠龙宝棍,不点也送!)。这里有必要探究一下这根枣木棍。首先,其容易获取,任何市场都能购买。第二,张差作为经营木柴生意的,必然熟悉其木质、用途、使用方法和优劣点。第三,枣木上有着很长的刺,且质地较坚硬。第四,枣木棍经盐水浸泡后,既坚硬又有韧性,可反复加工,不易开裂,其甚至优于铁棍。
随后刘成又给张成饮酒,然后带他到东宫---慈庆宫,让其见人就打,尤其是身穿黄袍者,要把他打死,如果打死黄袍者,则重重有赏,如果被捉住,则他会设法营救张差。
“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赵信同志,啊不,张差同志就这样一去不回了,张差手持枣木棍,闯进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李建,一路平推到前殿,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发育良好的战士型上单推塔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但可惜,他遇到了发育更好的打野---太子内侍韩永用此刻已到,不费什么功夫就将其抓获,并交由东华门指挥朱雄,再由巡城御史进行初步审问。
三、审讯过程
经过专案组各刑侦人员的仔细询问,得知张差原名张五儿,为蓟州井儿峪人,审讯过程中,张差言语疯癫,常提“吃斋讨封”之语。监狱长(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看了审讯记录之后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用饭菜进行诱供:坦白从宽,有饭有酒还有烟。抗拒从严,饿得你打旋旋。张差听到过后却低头说不敢说(汝若不招,再加刑法,实招,与饭吃,不招,饿死。差见饭低头招:不敢说)。王之寀迅速将情况上报万历,万历认为还有隐情,于是钦定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刑部员外郎)陆梦龙继续询问,张差遂供出前情。
四、处理结果
张差的审讯结果一出,朝堂上下哗然,都认为是郑贵妃的阴谋。郑贵妃惶惶不可终日,跑到万历处哭诉,万历要她向太子表明心迹,意图将事情淡化处理。朱常洛感到其父不愿深究,也忌惮郑贵妃,于是便说此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即可,不可牵连他人。万历对此表示赞同。
另一方面,万历为了处理此事,一改几十年不上朝的习惯,不得不在朝堂上宣布处理结果:昨有风癫张差突入东宫伤人,此是异事,与朕何与?外庭有许多闲说,尔等谁无父子,乃欲离间我父子耶?止将有名人张差、庞保、刘成,即时凌迟处死。其余不许波及无辜一人。寻执太子手,示群臣曰:此儿极孝,我极爱惜他。时御史刘光复伏于众中,喜极扬言曰:陛下极慈爱,太子极仁孝。因班联稍后,声颇高,上误以为别有所争。命中涓拿下,承旨者梃杖交下,上令押朝房待旨。怒稍夷,又以手约太子体曰:彼从六尺孤,养至今成丈夫矣。我有别意,何不于此时更置。至今长成,又何疑耶?寻诛张差于市,毙庞、刘于内庭,事遂寝。
此事之后,朱常洛的太子地位由此稳固,而郑贵妃也不再觊觎太子之位,但是,这也埋下了第二件疑案的种子。
五、略评及疑问
梃击一案,表面上看是由郑贵妃开始的争宠及争地位,实则牵涉许多斗争,第一是国本之争,万历和朝臣的矛盾因为此时达到了顶峰,为了让朝臣妥协,万历开始了其二十八年不上朝的抗议行为。第二,则是万历自身情感与理智的斗争,很明显,他是偏袒郑贵妃的,立储一事,不仅仅是他对郑的一个交代,一个承诺,更重要的是,而且很明显,万历希望通过这件事来压制住日益强大的文官集团,但是很可惜,作为皇帝,他的斗争手段很有限,最后不得不通过不上朝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抗议。
而关于此案的疑问在于。第一,此案的真正幕后指使是谁?作为太子东宫,其戒备肯定是森严的,而作为一介平民,张差以一己之力从大门而入,直上前殿,太子的警卫在何处?不免让人产生此案实为太子自导自演,为了坐实打杀太子的证据,将张差放入了慈庆宫。第二,无论哪个朝代,尤其发展到了中后期时,文官政府的内部矛盾都是很严重的,甚而至于到达党争的地步,但在这件事上,朝中上下一致支持朱常洛,联系到他的出身,我想这是很值得去深思的地方的。
第二弹红丸案
待续